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讨价还价的博弈论模型

讨价还价的博弈论模型

  • 字数: 39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埃尔文·E.罗斯(Alvin E.Roth) 主编;王新荣 译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02509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12年诸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尔文·E.罗斯主编的这本学术论文集从博弈论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讨价还价这一基本经济问题的各种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对讨价还价问题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指导性贡献,有助于当前的研究者全面了解讨价还价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方向。首先,由埃尔文·E.罗斯主编的《讨价还价的博弈论模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分别考察了讨价还价的基本公理模型和博弈论模型及其发展,并且探讨了两种模型的异同以及统一的可能性。其次,本书讨论了不同的信息条件对讨价还价结果的影响,包括能否达成协议以及效率结果问题。另外,本书对其他重要研究方向的议题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包括议价者声誉对讨价还价结果的影响、议价者对风险的敏感性、讨价还价的机制设计、讨价还价的实验性研究以及制度经济学关于讨价还价的观点。
作者简介
埃尔文·E.罗斯(AlvinE.Roth)是匹兹堡大学的A.W.Mellon经济学教授。他从1982年开始在这个学校任教。他在1974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他获得过得克萨斯装备基金会奖、古根海姆学者奖以及阿尔弗雷德·P.斯隆研究学者奖。他是计量经济学会的会员。
目录
第1章 编者的介绍和综述
第2章 达不成协议的讨价还价:不接近信息模型
2.1 引言
2.2 问题背景和建模方法
2.3 达不成协议的模型与不接近信息
2.4 效率问题
2.5 结论
第3章 博弈和市场中的声誉
3.1 引言
3.2 概念
3.3 市场模型
3.4 结论
第4章 研究某些非合作博弈环境的一种方法一特别关注讨价还价问题
4.1 引言
4.2 包含声誉的讨价还价模型
4.3 有学习机会的重复讨价还价
4.4 应用性的一般讨论
4.5 对该方法的一般评论
第5章 单方不接近信息下的无限期界模型
5.1 引言
5.2 不接近信息下的无限期界讨价还价:研究现状
5.3 卖方出价
5.4 交替出价
5.5 讨价还价成本的规定
5.6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序贯过程?扩展式的理论问题
5.7 关于信息结构的规定
5.8 结论
第6章 不接近信息讨价还价博弈中推测的选择
6.1 引言
6.2 模型
6.3 接近信息模型的回顾
6.4 推 测
6.5 模型中序贯均衡的一些性质
6.6 悲观的和乐观的推测
6.7 理性化的推测
6.8 最后的评论
第7章 对不接近信息下的两个讨价还价问题的分析
7.1 引言
7.2 对称均匀交易问题:可行性
7.3 对称均匀交易问题:效率机制
7.4 对称均匀交易问题:中性解
7.5 柠檬问题:可行性和效率
7.6 均匀可加柠檬问题:中性解
7.7 中性解的推导
第8章 序贯讨价还价机制
8.1 引言
8.2 模型的公式化
8.3 完美讨价还价机制
8.4 效率
8.5 对称均匀交易的情况:一个例子
8.6 结论
第9章 风险回避在简单讨价还价模型中的作用
9.1 引言
9.2 单个群体内的讨价还价
9.3 两个群体的情况
9.4 存在初始需求选择的情况
第10章 风险敏感性与讨价还价解的相关性质
10.1 引言
10.2 讨价还价解的敏感性
10.3 风险敏感性与扭曲敏感性
10.4 两人经典IIA解和IM解
10.5 n人讨价还价解新的风险性质
10.6 总结和评论
第11章 可变群体的讨价还价的公理理论:近期新研究的综述
11.1 引言
11.2 讨价还价问题与解
11.3 单调性
11.4 保证与机会
11.5 稳定性
11.6 总结性评论
第12章 关于讨价还价的聚点理论的研究
12.1 引言
12.2 回顾四个实验
12.3 聚点
第13章 讨价还价与联盟
13.1 引言
13.2 两个参与人/一块蛋糕问题
13.3 三个参与人/三块蛋糕问题
13.4 非合作讨价还价模型
13.5 不可转移效用的夏普利值
13.6 雷法/卡莱一斯莫洛丁斯基解
13.7 公理化
第14章 联盟谈判的公理化方法
14.1 引言
14.2 数学模型
14.3 解
14.4 公理化
14.5 讨论
第15章 对科斯定理的一个评论
15.1 引言
15.2 讨价还价和外部性
15.3 权利投标
15.4 有害废物处理设施的选址
15.5 总结性评论
第16章 证据的披露和争议的解决:谁应该承担举证的责任?
16.1 引言
16.2 模型
16.3 均衡的特征描述
16.4 福利的比较
16.5 另一种证明的思路
16.6 结论和扩展
第17章 仲裁的作用和激励理论
17.1 引言
17.2 定义、假设以及概念之间的一致性
17.3 仲裁的实际作用和潜在作用
17.4 合同完成
17.5 安所有渠道
17.6 信息缓冲和协调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