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低碳消费立法研究

低碳消费立法研究

  • 字数: 28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李响 著
  • 出版日期: 2017-10-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833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七个部分:靠前部分介绍低碳消费和低碳消费法,包括低碳消费的含义和意义,对低碳消费法的解读;第二部分从环境、经济、靠前法背景等方面探讨建立低碳消费法的必要性;第三部分论述低碳消费法与低碳经济法的关系,介绍两者对促进低碳消费的作用;第四部分探讨低碳消费法与循环及靠前促进法;第五部分研究低碳消费法的基本原则;第六部分讨论低碳消费法的基本制度;第七部分研究低碳消费法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衔接,为我国低碳消费法的制订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李晌,女,1965年9月生于黑龙江省呼玛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现任青岛科技大学法学教授、法学研究所所长。兼任青岛市政府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青岛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和青岛市复议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基础理论、竞争法学。曾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等省市级项目10余项。在靠前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高校法学教材6部。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低碳经济建构的必要性
第一节 来自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压力
一、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
二、非线性、反馈效应与人类环境灾难
第二节 低碳经济在全球迅速崛起
一、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低碳目标与政策
第三节 从国际规则到国内法
一、《公约》框架下的“限额一交易”
二、对发达国家的义务设定
三、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与“后京都时代”的中国
第二章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比较
第一节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契合
一、循环经济在“政策的弹性”与“规范的刚性”之间的平衡
二、低碳经济在崛起中寻求法律规制
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之契合
第二节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一、《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困境及对该法的修订
二、低碳经济崛起中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低碳消费是一个绕不开的视角
第三章 超越碳经济的消费模式
第一节 超越碳经济
一、寻求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分担
二、超越碳经济分析
三、超越碳经济的法律路径
第二节 对消费异化的质疑与批判
一、“炫耀性消费”范式
二、消费方式与环境成本
三、对“绿色消费”及“生态消费”的反思
四、对“不消费就衰退”的质疑
五、低碳消费不是不消费
第三节 虚拟消费的环境法解读
一、虚拟消费及作用
二、对虚拟消费的评价
第四节 低碳消费的界定
一、消费基本理论认知
二、低碳消费概述
三、低碳消费的特征
第五节 低碳消费的意义
一、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专享进路
二、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消费方式
三、国家环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子
四、引发经济与法的变革
五、消费主体的权益与环境责任
第四章 低碳消费法与低碳经济法的关系
第一节 低碳经济法
一、新经济模式的法律规制
二、低碳经济法构成
第二节 低碳消费法是低碳经济法的重要补充
一、法定太阳能使用权的民法物权困惑
二、低碳消费法的立法目的
三、低碳消费法概念及表征
四、低碳消费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 低碳消费法是人类社会实现低碳的关键法律
一、低碳消费法功能
二、低碳消费法理念
三、低碳消费法价值
第五章 低碳消费法与循环经济法治化
第一节 循环型社会视域下循环经济法治化
一、循环经济法治化目标是建立循环型社会
二、循环经济法治化的环境政策推动
三、循环经济法治化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节 循环经济法治化的环境政策因素分析
一、环境政策因素的主要特点
二、环境政策因素的作用机理
三、环境政策作用的“维度”与“刚度”
第三节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环境政策作用新模式一
一、美国“蓝色天空计划”——间接促导模式
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零废弃物计划”——直接实施环境政策模式
三、政府对循环经济实施的影响
四、循环经济政策扶持体系重塑
第四节 电子废弃物低碳再循环、再利用制度与消费者责任
一、跨国“生产者责任延伸”与再循环、再利用中的碳排放规制
二、消费者低碳再循环、再利用责任
第五节 低碳消费中的再循环规范
一、再循环规范
二、低碳消费与再循环规范
第六章 低碳消费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可持续消费原则
一、可持续消费原则的理念
二、可持续消费原则的内涵
第二节 和谐消费原则
一、消费与经济的和谐
二、消费与社会的和谐
三、消费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第三节 “L”消费原则
一、低污染
二、低排放
三、低能耗
第四节 低碳消费激励原则
一、政策机制激励原则
二、消费自由原则
三、资源节约奖励原则
第七章 低碳消费法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低碳导向的能效标识制度
一、能效标识制度对低碳消费引领缺失
二、国外能效标识制度借鉴
三、低碳能效标识制度
第二节 政府低碳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不适应性分析
二、现有政府采购制度的缺失
三、完善政府低碳采购制度分析
四、政府采购消费导向论证
五、低碳产品标准
六、低碳商品目录
第三节 碳税及财政激励制度
一、碳税
二、碳预算
三、国外碳税及财政补贴制度分析
四、碳税、财政低碳激励制度与低碳消费
第八章 低碳消费法与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
第一节 低碳消费法律关系
一、低碳消费法律关系
二、低碳消费法律关系主体
三、低碳消费法律关系客体
四、低碳消费法律关系内容
第二节 低碳消费法律体系
一、低碳消费法律体系构建
二、低碳消费法的环境法属性
三、低碳消费法基本框架
第三节 低碳消费法与现存法律制度的衔接
一、低碳消费法与低碳社会相关法律的衔接
二、低碳消费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三、低碳消费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衔接
四、低碳消费法与能源法律政策的衔接
五、与低碳消费法配套的其他法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