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固本与开新

固本与开新

  • 字数: 22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段友芳 著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71922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固本与开新是黄梅戏走向成熟、步入辉煌的重要原因,也是黄梅戏的优良传统。段友芳著的《固本与开新:论新时期黄梅戏的现代化探索》靠前部分从现代化进程、非遗保护、“戏改”进程等角度并从理论上详述了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相关背景;第二部分从黄梅戏的现代性追求、探索的成就与特点等角度论述了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历程;第三部分探讨了黄梅戏的固本和开新及其二者之关系:固本和开新就是人们常说的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他们是黄梅戏发展壮大的两翼,任何一翼折断,都会直接威胁到黄梅戏的生存与发展;第四部分总结和论述了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途径与方式。
作者简介
段友芳,湖北英山县人,博士,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黄冈师范学院教学名师。黄冈市政协常委,黄冈市音乐家协会,黄冈市文联委员。湖北省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负责人,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在《戏曲艺术》《戏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文化部、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以黄梅戏为研究对象的缘由
(二)以现代化探索为切入点的缘由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黄梅戏“逆势生长”现象值得关注
(二)黄梅戏乡土特色的当代价值
(三)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典型意义
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黄梅戏发展历程研究
(二)黄梅戏文化品格研究
(三)黄梅戏音乐音韵研究
(四)新时期黄梅戏研究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语境
一、现代化进程及相关理论
(一)现代化释名
(二)文化现代化
(三)戏曲现代化
(四)黄梅戏现代化之争议
二、“非遗”保护行动及理论
(一)“非遗”理念的提出与国家行动
(二)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
三、“戏改”进程及理论
(一)1949-1976年的“戏改”及理论
(二)新时期的“戏改”及理论
第三章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历程(上)(1978-1997)
一、现代戏的现代性追求
(一)抚摸“”伤痕
(二)聚焦当下社会
(三)礼赞近代风骨
二、古装戏的现代性追求
(一)新编历史剧的现代化探索
(二)古代名著的现代重释
三、跨文化改编的成功尝试
(一)黄梅戏跨文化改编概况
(二)《无事生非》的跨文化改编
(三)《无事生非》改编版的影响
第四章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历程(下)(1998-2015)
一、前期探索的延伸
(一)题旨蕴涵现代化探索的延伸
(二)表现形式现代化探索的延伸
二、现代性追求的新取向
(一)《秋千架》的新探索
(二)《徽州女人》的新探索
三、跨文化改编的新跨度
(一)《贵妇还乡》与原著的关系
(二)《贵妇还乡》对黄梅戏的“颠覆”
(三)《贵妇还乡》之探索平议
四、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的新举措
(一)塑造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
(二)彰显当地重要文化成果和重大历史事件
(三)“名片戏”长短论
第五章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中的固本之策
一、何为黄梅戏之“本”
(一)黄梅戏之“本”的构成
(二)“本”与传统经典剧目
二、固本对于现代化探索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三、固本的具体措施
(一)对唱腔与唱念声韵传统的坚守
(二)不断改编上演传统剧目
(三)新创剧目以古装戏为主
第六章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中的开新之举
一、开新对于现代化探索的意义
(一)“新”与审美现代性
(二)开新与现代化探索的张力
二、固本与开新的辩证关系
(一)固本是开新的前提
(二)固本与开新互涉互渗
(三)固本与开新不可偏废
三、开新的具体措施
(一)灌注时代精神
(二)拓展题材范围
(三)更新创作手法
(四)刷新舞台艺术
(五)与现代传媒结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新时期黄梅戏剧目年表
附录2:新时期黄梅戏电影剧目
附录3:新时期黄梅戏电视剧剧目
附录4:历届“文华奖”获奖黄梅戏剧目名单
附录5:历届黄梅戏“梅花奖”演员及参演剧目名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