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在哈佛等你

我在哈佛等你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姚远方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5500244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剑桥城,1636年由马萨诸塞州立法机关立案成立,迄今已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北美第一间和最古老的法人机构。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哈佛大学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很好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学校。
作者简介
姚远方 男 43岁 工作期间,共计编辑图书百万字,撰写稿件进200余篇, 文字功底抓实,思路新颖,想法超前,有较强驾驭语言的能力。
目录
第一章 哈佛并不神秘
哈佛的由来
370多年的历史
哈佛的特色发展战略
哈佛的学院设置
哈佛的名人故事
第二章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之路
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成功无捷径,改变需行动
敢于尝试最重要
成功需要胆识
勇者无畏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
第三章 目标和见识
绘制人生蓝图,寻找人生目标
有目标才有奋斗
把目标集中到一点
成功从设定目标开始
拆分你的梦想
人生要有目标才能快速进步
给成功一个方向
有远见才能加快成功的脚步
第四章 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做事先做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
真诚是一笔财富
微笑是最动人的语言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点亮感恩之心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时刻进行自我反省
执着成就伟大
第五章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付诸行动才是真正的希望
心动不如行动
想到就努力去做
智者付诸行动,愚者耽于幻想
勇于行动,积极做事
果敢地回头
第六章 精神富有比钱财更重要
有精神,就会有奇迹
相信奇迹才能创造奇迹
坚守自己的信念
坚持梦想,才能获得成功
安徒生的梦想
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七章 环境对于孩子的意义
为孩子营造充满爱和温馨的氛围
让孩子学会分享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一生
早期教育让孩子与众不同
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名人家教
第八章 适当的挫折教育
正确认识挫折教育
苦难造就伟大
智者顺势而谋
在逆境中成长
沙漠尽头必是绿洲
把挫折踩在脚下
与众不同的惩罚
第九章 阳光心态的必经之路
赞美是不败的法宝
一心态改变人生
包容为生活添彩
积极的心态成就积极的人生
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
乐观就是希望
微笑的力量
第十章 哈佛的家教理念
破窗理论:给孩子一片茁壮成长的沃土
天赋递减法则:在发展期内优选限度地开发孩子
天鹅效应:过分溺爱等于伤害
兴趣法则: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延迟满足法则: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罗森塔尔效应:适度期望教育
倒u形假说:适当的压力让人成功
自然惩罚原则:错了就要学会承担
鲶鱼效应:不会竞争就被淘汰
禁果效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早恋
第十一章 能力比分数更重要
能力重要,还是分数重要
能力决定成就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八种能力比成绩更重要
第十二章 发现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
珍视人类最纯真的一面
一个盲人和狗的故事
不要停止你的奋斗
快乐来自坦然
感恩是善良的本质
第十三章 完美不等于优秀
做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追求完美需要取舍
罗丹的启示
追求很好
不要停下进步的步伐
精益求精才能创造奇迹
把细节做到很好就是完美
完美的人生来源于忘我的追求
第十四章 哈佛的至理名言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第十五章 哈佛的励志故事
上帝不会辜负你的信念
人生没有满分
不要为自己找借口
合作可以把成功无限放大
学会包容才不会蒙蔽心性
如果不能哭泣那就微笑吧
人,无信不立
仁慈的谎言
幸福是一种态度
摘要
    第一章 哈佛并不神秘 美国哈佛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剑桥城,1636年由马萨诸塞州立法机关立案成立,迄今已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北美第一间和最古老的法人机构。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哈佛大学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很好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学校。 哈佛的由来 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城——坎布里奇。清澈透底的查尔斯河,在那里静静流淌着。在查尔斯河南岸,矗立着一个爬满常青藤的红砖建筑群,里面林木茂密,绿草如茵,这就是享誉全球的品牌学府——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比美国作为独立国家几乎还要早一个半世纪。最初,它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一样,是一所为培养牧师而建立的很小的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湾区德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建立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的第一所大学,地点设在波士顿附近的新城(即现今的坎布里奇),并拨款400英镑。刚建立起来的这所大学只是一所很小的学院,只有一名教师和九名学生。 1637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到新建的学院内工作,并将大学改名为“剑桥”以纪念其母校。哈佛大学也因此而被称为“剑桥学院”。1638年9月14日约翰·哈佛因患肺结核而去世,年仅31岁。临终前他将自己的一半家产(约720英镑)和260册藏书捐给了学校。约翰·哈佛的捐款的产值几乎是政府当年拨款的两倍,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遗产中的金钱和书籍,他的所作所为还开辟了校友和社会各界向哈佛捐赠的先河。为了表示感谢和纪念,1639年3月6日,马萨诸塞湾殖民政府议会在约翰·哈佛去世半年后,决定将学院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正式易名为哈佛大学。 370多年的历史 创建后一个半世纪的哈佛学院,一直是以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两所大学为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注重人文学科,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课程。19世纪初,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在哈佛吹响了,崇尚“学术自由”和“讲学自由”。“固定的学年”和“固定的课”的老框框受到冲击,自由选修课程的制度逐渐兴起。在哈佛学院也有人倡议实行课程选修制度,这种革新的要求遭到传统的保守势力的反对,倡议在哈佛未得实现。 然而,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的呼声日益高涨。1839年,哈佛大学再次发动课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实行选课制,但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工业技术人才得以和律师、官员等并驾齐驱。形势的变化对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十分有利,选修制再次兴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869年,年仅35岁的埃里奥特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此后他担任校长40年,是推行选课制的主将,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仍为必修课,其他均为选修课。美国许多高校纷纷步哈佛大学后尘,减少或废除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按照自由选修制的要求,攻读一种学位,可有1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只要符合规定,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这种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学制,成绩优异者三年内即可取得相应的学位,可称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奥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学招聘名流学者任教,选修课程开设超过其他大学,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埃里奥特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强调高等学校要给予学生三个法宝:一是给学生学习上选择的自由;二是使学生在所擅长的学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三是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行为转化为自主的行为,使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和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 1909年,洛厄尔出任校长,他在保留自由选课制优点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从1914年起,实行“集中与分配”制。所谓“集中”,是指从16门可供选择的课程中,必须选修6门本系的专业课,以保证重点;所谓“分配”,是指另外的6门课程从3个不同的知识领域中各选2门,以保证学生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余下的课任学生自由选择。这种制度既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给学生的个人爱好留下适当的余地。 1933年,化学家科南特担任校长,他励精图治,于1940年主持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课程改革。经过5年的反复研究,提出了专门报告,主张加强普通教育。哈佛大学按照专门报告的建议,又做了5年实验,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规定,一、二年级的学生,要从自己所在的系中选修6门专业课,再从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类别的普通教育课中各选1门,共3门课,另外还需从其他系的课程中至少选3门;三、四年级也设有普通教育课,没有学过一、二年级普通教育课的,不得选修三、四年级的普通教育课;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生可以选修一部分三、四年级的普通教育课;学生不得选修属于同一个考试组的2门课。这样做,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很紧密,而且先后有序,互相衔接。这种办法吸取以前制度的优点,加以综合,形成了以通讯教育为基础,以集中与分配为指导的自由选修制度。 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并没有停滞不前,他们又进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课程是核心课程,或称基础课程。他们深切认识到,不论学习任何专业,都必须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这一思想在哈佛大学是很明确的。 德里克·博克于1971年出任校长,他十分关注大学本科的基础教育,采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纪初,美国一般大学文科的课程是按照纵深与横亘相结合的原则来设置的,既让学生对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学生对其他领域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到20世纪中期,则要求学生在知识广度方面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课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战,由于人类的知识领域空前扩大,各学科之间过去的传统界限已被冲破,使得传统的文科课程结构处于不得不改革的局面。 1973年,博克校长任命亨利·罗索夫斯基为哈佛文理学院院长,责成他负责研究文理学院的目标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号召教师们献计献策,以集思广益,重新制定有关大学教学的目的和方法。罗索夫斯基任命威尔逊教授研究共同基础课问题,于1976年提出一项改革方案,即“威尔逊报告”。这份报告主张制定一种强制性的共同基础课程,以后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并由罗索夫斯基院长亲自主持进一步的修改工作,结果于1978年提出了关于共同基础课的报告,并决定于第二年开始付诸实施。 哈佛大学拥有90多图书馆,藏书数量超过15,000,000册,是世界第四大“百万图书馆”(前3名分别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在所有的研究机构中接受的捐赠是最多的,在2006年达到292亿美元,是仅次于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优选捐赠基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