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行为法经济学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制定中的应用

行为法经济学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制定中的应用

  • 字数: 12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婧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6207898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婧著的《行为法经济学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制定中的应用》以行为法经济学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为主线,除绪论与结论外,分四章分别探讨了行为法经济学的禀赋效应与三种偏离,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对市场主体行为偏差的矫正机制、基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规则设计与具体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规则设计。其中,第三章从感知公平理论与金融消费适当性制度等四个方面对基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规则设计进行了阐释,第四章从金融消费领域的惩罚性赔偿规则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则设计路径,意在借鉴行为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则设计提供一些可能的进路。
作者简介
李婧,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国家公派美国特拉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经法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长期从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制度建设、监督检查与评估、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典型案例公示与风险提示等工作。参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鼬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重要立法工作,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承担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行为监管构建等课题研究项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行为法经济学的禀赋效应与三种偏离
第一节 行为法经济学与我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
第二节 行为经济学的禀赋效应与三种偏离
第三节 行为法经济学的法律除偏方法论对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规则制定的总体启示
第二章 法律规则设计对金融消费市场主体行为偏差的矫正机制
第一节 金融消费市场主体的行为偏差
第二节 法律规则设计对金融消费市场主体行为偏差的矫正机制
第三章 基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规则设计
第一节 感知公平理论与金融消费适当性制度
第二节 语境依赖与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实现
第三节 后见偏见与金融消费侵权责任分配
第四节 易得性串联与金融风险的法律控制
第四章 具体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规则设计
第一节 金融消费领域的惩罚性赔偿规则设计
第二节 心理账户与对金融机构的教育
第三节 损失规避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信息披露规则
第四节 现状偏见与金融消费领域格式合同的制定规则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