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尚情"思潮的生命审美研究

  • 字数: 25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姜家君 著
  • 出版日期: 2017-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143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9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晚明时期封建集权统治腐化松动,加之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并成为社会的主体力量。儒家哲学由“理”到“情”的本体性转向,与市民阶层个体意识的觉醒正相呼应,并形成了一股新的“尚情”思潮,它以“欲”的表达为主体,更具开放性与世俗化特点,表现为以人情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化市场的繁荣。本文即以晚明时期的人情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个体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通过“情”的演变,从“情欲”觉醒到“欲”的泛滥,再到“理”的回归的历史走向,展现生命的内向探索过程。通过文本解读,呈现了历史时期内本我欲望与道德伦理的对立矛盾,《金瓶梅》的出现,在本能释放的同时,还有冷静的道德旁观与主宰,艳情小说的大肆流行,则是感官自我对传统伦理的有效颠覆,而“欲”的沉溺,也使个体陷入了迷茫和堕落的深渊。文人士子在对“欲”与“理”的中和下,倡“真情”之说,虽对两性情感有了进步认识,却也走向了回归伦理之途。情、欲、理的循环在不足百年的历史时期内得到集中呈现,中国历目前也靠前次出现了普遍的对个我生命的体验与探求,即一种生命的审美过程。它有对本我生命力的发现与张扬,也暴露了传统伦理与专制体制结合下的“权力规范”对个体生命的扭曲与异化。以生命存在为视角对晚明文化的考察,展现了儒家正统意识形态与世俗大众文化的融合与对立过程,也让我们对传统伦理环境下,人们的生存困境有了深切认知。在理与欲、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一系列矛盾中,个体生命如何达于二者的协调,即一种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建构当代社会的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
作者简介
姜家君,1984年生,山东烟台人。厦门大学哲学博士。现为福建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美学等。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多篇。
目录
绪论
一晚明人情小说的界定与范围
二审美活动发展与生命审美的提出
三“情”范畴的历史源流与概念解读
四晚明人情小说的研究现状
五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晚明的社会变迁
第一节统治阶级的衰败与礼制僭越
第二节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崛起
第三节士人“以文治生”与出版业的发展
第二章心学与理学融合下的人性重建
第一节心性观与个体意义世界重构
第二节泰州学派的人文启蒙与儒学平民化
第三节晚明的复古与实学思潮
第三章《金瓶梅》对情欲的表现与身体审美
第一节“人”的存在:情欲觉醒及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冲击
第二节身体展示的世界:卑微的生存与扭曲的灵魂
第三节悲悯:《金瓶梅》的另类视角与审美旨归
第四章艳情小说的情欲泛滥与审美病态
第一节情欲泛滥及对传统伦理的颠覆
第二节审美病态与晚明的精神困境
第五章“三言”“二拍”尚真情与两性审美
第一节“尚真情”的婚恋观与女性地位提升
第二节情欲的救赎与伦理回归
第三节两性的审美关系与道德局限
第六章晚明人情小说的生命审美特点及现代延伸
第一节晚明人情小说的生命审美特点
第二节当代社会的生存现象与精神实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