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穴养生就是特效药

经穴养生就是特效药

  • 字数: 26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石学敏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84987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经穴养生就是药》是享有“国医大师”殊荣的石学敏院士所著,献给所有人的经络穴位养生之书,也是凝结了石院士50余年行医心得的健康经验之书。
中医并不难用,也不难懂。手指可以代针,穴位可以作药。只要认真读、好好学、多多练,就能掌握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这是一本教普通人认清人体经络、穴位的养生书,石院士把中医的理法与日常生活,以及常见病结合起来,用真实的案例让读者了解中医、相信中医,帮助大家从错误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让每个使用中医方法的人都可以获益。
本书有三大功能:靠前大功能是养生防病,通过经穴养生起到强身健体、防治“未病”的功能;第二大功能是对症祛病,通过辨证的方式,帮助读者告别疾病的痛苦;第三大功能是保健强身,本书列出了适合不同人群的经穴方法,能帮助不同年龄、性别的读者进行经络调理,起到维护健康的效果。希望每位使用这本书的读者都能体会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快乐。
作者简介
石学敏院士,国医大师,现代针灸学奠基人,从医50余年。详细阐述《内经》十二经病候指导临床,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强调辨病为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观念,提倡针刺手法量学,重视针刺量效关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对针刺进行了多层次、多水平的机制研究。其创建的天津中医药大学靠前附属医院针灸科病床1000张,年均门诊量达60万,临床治疗常见病种达100余种,在针刺治疗中风、高血压及针刺标准化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针灸学科是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教委的重点学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多年来,石学敏院士带出了一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培养了数千名国外针灸医师。历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7项,省部级课题12项,主编教材及论著40余部。
目录
第一章 祖国中医,老祖宗留下的绝学
1.上下五千年,老祖宗一直在钻研
2.五脏六腑的病,都可以通过中医治
3.我们的健康受五运六气影响
4.为什么那么多的外国人也在学中医
5.养出精气神,小病不沾身
6.心情宜“静”不宜“燥”,心态好病就少
7.优选的活法是顺应天性
第二章 懂经穴:身体自带的“灵丹妙药”
1.身体上的反射区其实都是“药”
2.很多病,吃药不如通经络
3.通经活络,打开人体的自愈力
4.在和疾病的斗争中提高自己
5.养生重在平时的按跷
6.通过畅经络改善体质
第三章 学手法:老祖宗传下来的绝学
1.按摩:手到病自除的中医绝学
2.艾灸:做饭岂能无柴,保健岂能无艾
3.拔罐:温经通络、祛寒除湿的行家里手
4.刮痧:古老而有效的治病方法
第四章 常见病:从头到脚。养治结合
1.巧治头晕目眩
2.面瘫“其治宜微针”
3.找对穴位,天天都是爱眼日
4.鼻炎鼻塞怎么办
5.调和经气,耳听八方
6.清热泻火治牙痛
7.随身携带的“咽喉含片”
8.白领推荐阅读的颈椎保养方
9.胁肋疼痛,经穴来解决
10.胃痛不用愁,两大穴位来解忧
11.祛除腰痛的特效方法
12.别被膝关节病牵着鼻子走
13.足踝扭伤的处理之道
第五章 老毛病:找到病根,一推一按
1.化痰止咳:宣通肺气,调理脏腑
2.失眠:不应过于依赖医药
3.感冒:分清类型,巧妙施治
4.便秘:肠道润,大便通
5.腹泻:巧用身体里的“止泻药”
6.糖尿病:从“三消”人手稳定病情
7.高血压:应该随身携带“穴位降压药”
8.低血压:补虚证,培养中土升血压
9.贫血:保养好脾胃和肾是关键
10.慢性疲劳综合征:从调养肝、脾、肾人手
11.心律失常:养心血、安心神,转心悸为心安
12.心绞痛:调心气、通经脉,方能止心痛
13.脑卒中后遗症:温经通阳,解筋肉之挛缩
第六章 女人病:让经穴为健康保驾护航
1.月经不调:调理冲任和肝脾肾是关键
2.痛经:益气养血,化瘀止痛
3.闭经:辨证分虚实,应对有不同
4.崩漏:培元益气、调经止血
5.带下病:祛湿邪,养脾肾
6.急性乳腺炎:清热消痈除肿痛
7.围绝经期综合征: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8.子宫肌瘤:活血化瘀,行气消症
9.慢性盆腔炎:利湿化浊、固摄带脉
第七章 男人病:经穴能帮你重振雄风
1.遗精:滋肾阴而抑心火,益肾固精是关键
2.早泄:补肾固精清湿热,调神定志减负担
3.阳痿:补肾阳、壮肾气,让宗筋强壮起来
4.增强性能力:拇指指腹按压太冲
5.腰膝酸软:按摩太溪可强健腰膝
6.尿潴留:通癃闭,不能脚痛医脚
第八章 小孩病:捏捏小手病就消
1.体弱受寒,试试推三关
2.发热无汗,掐一掐二扇门
3.小儿呃逆,试试清胃经、推板门
4.腹痛肠鸣,掐揉一窝风止痛散寒
5.孩子便秘,温热双手揉摩肚脐
6.宝宝腹泻,推大肠、补脾土可以止泄泻
7.孩子上火脾气大,父母可以推肝经
8.腹胀疳积,给孩子掐一掐四缝
第九章 调气血:守住健康的物质基础
1.大补元气:保养好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理气解郁:让身体之气运行更顺畅
3.补血养血:血好,健康就多了份保障
4.活血化瘀:让身体的每一处都畅通无阻
5.气血同补:给健康上份“双保险”
6.滋养津液:让身体享受“雨露甘霖”
第十章 顺应四气:养生事半功倍
1.顺天时,人要与天地和谐
2.春升发,防风养肝是关键
3.夏伤心,养心去火是秘诀
4.秋防燥,滋阴润肺经常做
5.冬进补,养肾藏精来年好
第十一章 经络穴位命名的由来
1.手太阴肺经
2.手厥阴心包经
3.手少阴心经
4.手阳明大肠经
5.手少阳三焦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阳明胃经
8.足少阳胆经
9.足太阳膀胱经
10.足太阴脾经
11.足厥阴肝经
12.足少阴肾经
13.任脉
14.督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