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古希腊罗马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

古希腊罗马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

  • 字数: 36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沈瑞英,杨彦璟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620789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沈瑞英、杨彦璟著的《古希腊罗马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通过对欧洲古典城邦文明和法治文明的相互密切联系和辨证发展的阐论,以及对这一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哲学的、思想文化的、社会结构的以及政治、经济关系等多维视角审视与反思;对欧洲城市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尤其是城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法治理念构建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从而不仅追寻了法治文明的文化源头,并且阐释法治理性精神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论证了西方城市文明与法治走向的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本书研究旨在对“传统”的公民社会的历史演绎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来探讨世界历史发展中公民社会与法治价值和原则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作者简介
沈瑞英,女,上海人先后健读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认历电学硕上(政治文化方间)、法学博上学位(政治社公学方向)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为中国政治学学会理事。上海政治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海事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完领域:政治制度与文化、政治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教授课程:外国政治制度史、比较政治制度、转型社会中产阶层研究。出版著作《矛盾与变量: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转型期中国中产阶层与社会秩序问题研究》等;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于《学术界》《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家》《探索与争鸣》《军事历史研究》《上海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获省市级科研奖十余项、被《思想理论动态参阅》(人民日报内参)、《市长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参)、《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北京目报(理论版)》、《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官网(中国社会学科院主办)等转载三十多篇。
杨彦璟,女,江苏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制度与文化、行政管理。已于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曾获上海市社联很好论文奖。
目录
序言
一、城邦
二、公民与公民社会
三、法治与法治理念
第一章古希腊城邦社会建构
一、古希腊城邦:公民政治共同体
二、“逻各斯”结晶:城邦的公共空间
三、城邦社会经济与财政
四、殖民城邦与城邦同盟
第二章古希腊城邦公民社会
一、公民理念与公民权要素
二、城邦立法改革:民主和法治构建与实践
三、公民教育:培育美善兼备、文武双修公民
四、城邦公共节庆:公民集体价值观念的形塑
第三章古希腊城邦法治理念
一、古希腊有关法治思想理论
二、法治理念源于城邦的社会因素
三、希腊城邦法治理念的社会意义
第四章古希腊城邦社会衰落之原因
——及对雅典民主制的反思
一、直接原因:伯罗奔尼撒战争
二、关键内因:城邦社会党阀争斗
三、历史局限:早期民主制之缺陷
四、囿于政治因素,法治发育未成熟
五、结语
第五章古罗马城邦社会建构
一、古罗马城邦:人民的财产
二、城邦社会经济
三、罗马对外征服与殖民扩张
第六章古罗马城邦公民社会
一、共和时期城邦公民理念与公民权要素
二、王政一共和:城邦立法改革
三、社团、教育与公共生活
第七章古罗马城邦社会法治理念
一、古罗马法治思想理论
二、法治理念源于城邦的社会因素
三、罗马法治理念价值与意义
第八章古罗马共和制衰落之原因
一、直接原因:派系斗争与内战
二、关键内因:政治腐败与倾轧
三、促动因素:军队性质蜕变
四、深层因素:公民社会道德危机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