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环太平洋视域下的中国北方人面岩画

环太平洋视域下的中国北方人面岩画

  • 字数: 42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朱利峰 著
  • 出版日期: 2017-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118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类型学、田野调查和跨学科研究等方法,收集亚洲、美洲、大洋洲的有关人面岩画资料进行系统的汇集、整理,建立人面岩画区域分布档案。对各主要分布地点的数量、分布规律、制作方法、载体类型、生计方式以及创作周期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之后,选取考古学材料丰富且拥有典型性的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结合比较分期法建立年代学标尺进行分期研究;在对典型区域进行分期的基础上,与可靠的考古调查材料相比较尝试找到与人面岩画相关联的线索,分析每一个阶段中主要人面岩画的风格类型特征;以典型区域的分期和主要类型研究为参照系,将其置于整个环太平洋的分布范围之内,综合考量各地的分期和类型特征,尝试建立分区域、分期和主要类型的基本时空框架;综合比较区域类型和分期的研究结果,对环太平洋区域人面岩画的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并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作者简介
朱利峰,人类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岩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员。先后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主持过多项研究课题,在靠前外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人面岩画,并致力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选题的意义、侧重点和不足之处
第四节 研究综述
一 岩画的概念和主要类别
二 中国对人面岩画的命名、概念和研究范围
三 外国研究概况
四 中国研究概况
第二章 人面岩画的分类及其图像构成
第一节 传统的分类
一 以地点分类
二 以载体类型分类
三 以制作方法分类
四 以风格特征分类
五 以文化功能分类
六 以完整程度分类
第二节 人面岩画的图像构成
一 轮廓构成
二 面部器官构成
三 抽象组合构成
第三章 环太平洋人面岩画的分布概况
第一节 亚洲东部沿海区域
一 中国广东珠海高栏岛岩画
二 中国香港岩画
三 中国台湾万山岩画
四 中国福建华安仙字潭岩画
五 中国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六 朝鲜半岛岩画
七 俄罗斯远东地区岩画
第二节 亚洲北部内陆区域
一 中国西辽河流域岩画
二 中国锡林郭勒草原岩画
三 蒙古岩画
四 中国内蒙古阴山岩画
五 中国内蒙古桌子山岩画
六 中国宁夏贺兰山岩画
七 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岩画
八 俄罗斯西伯利亚岩画
第三节 北美洲北极沿海区域
一 美国阿拉斯加岩画
二 加拿大夸加它里克岩画
第四节 北美洲西北海岸区域
一 美国、加拿大兰格尔岛——普吉特湾岩画
二 美国哥伦比亚河——达尔斯岩画
第五节 北美洲西南内陆区域
一 美国科罗拉多州岩画
二 美国犹他州岩画
三 美国亚利桑那州岩画
四 美国新墨西哥州岩画
第六节 北美洲其他区域(大洋洲夏威夷暂放此)
一 美国哥伦比亚——弗雷泽高原岩画
二 美国大平原岩画
三 美国、加拿大北部林区岩画
四 美国夏威夷岩画
第七节 拉丁美洲区域
一 墨西哥岩画
二 中美洲各国岩画
三 西印度群岛各国岩画
四 南美洲各国岩画
第八节 大洋洲区域
一 印度尼西亚岩画
二 波利尼西亚岩画
三 美拉尼西亚岩画
四 澳大利亚岩画
第九节 环太平洋人面岩画的分布特点
一 数量的分布特点
二 地域的分布特点
三 风格特征的分布特点
四 载体类型的分布特点
五 制作方法的分布特点
六 生计方式的分布特点
第四章 亚洲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人面岩画的分期与主要类型
第一节 兴隆洼—赵宝沟文化时期
第二节 红山文化时期
第三节 小河沿—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第四节 历史文化时期
第五章 环太平洋地区各时期人面岩画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一期
一 A型:同心圆双目(+连弧眉)
二 B型:骷髅形
第二节 二期
一 A型:曲线纹面风格
二 B型:涡旋风格
三 c型:有芒轮廓
四 D型:心形
五 E型:“连眉纵鼻+双目”结构
六 F型:“三点式”结构
七 G型:泪眼风格
第三节 三期
一 A型:几何纹面风格
二 B型:羊头符号
三 C型:核形轮廓
四 D型:X形构图
五 E型:凹穴符号组合
六 F型:树冠结构
七 G型:角冠结构
八 H型:纵鼻+双目结构
九 其他类型
第四节 四期
一 A型:剺面+树冠
二 B型:秃发风格
三 c型:花瓣轮廓风格
四 D型:“拉布雷斯”风格
五 E型:“尖耳”风格
六 F型:“守护者”
七 G型:多样化风格
第六章 结语
本书图版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