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代.如何续写中国奇迹/改革的方向1

新时代.如何续写中国奇迹/改革的方向1

  • 字数: 21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林毅夫//周其仁//姚洋//黄益平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8401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聚焦中国改革开放40年  不忘初心 改革再上路
很好经济学家 审视中国发展前景和增长动力
●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改革成就和未来发展
本书聚焦改革和开放中的经济问题、发展前景,契合2018年重点主题出版之一——“改革开放40年”。
●北大国发院知名经济学家发力,聚焦中国经济发展
北大国发院知名经济学教授,畅谈包括“一带一路”、GDP增速、中等收入陷阱、高杠杆等国家和人民关心的话题。
内容简介
中国是否还能保持经济高增速?我们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侧管理?人民币靠前化需要哪些条件?高杠杆困境如何破解?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为何?产业政策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结构是否存在周期?
在林毅夫、周其仁、姚洋、黄益平等著的这本《改革的方向(1新时代如何续写中国奇迹)》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聚焦中国全面改革,梳理国家政策,审视新时代下的改革难题,从“逆优选化”危机到“中国奇迹”,从小农经济到中等收入陷阱,从产业结构到经济下行和失衡,全面回答改革、挑战、机遇,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把握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同时担任《经济学季刊》主编。
目录
第一章  如何续写“中国奇迹”
全球变革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  林毅夫
下一站非洲:新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  林毅夫
“逆全球化”危机下,中国经济如何逆流而上  余淼杰
“中国奇迹”的一般意义  林毅夫
“中国奇迹”的逻辑与续写奇迹的关键  周其仁
第二章  为什么是中国
小农经济过时了吗  姚洋
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  卢锋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稳健的国内金融市场  黄益平
必须释放风险,否则政府总有兜不住的一天  黄益平
第三章  为什么还需要全面改革
中国为什么需要全面改革  周其仁
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侧管理  余永定
改革的短期问题  姚洋
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卢锋
解读中国高杠杆困境  黄益平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姚洋
第四章  经济结构该如何调整
新结构经济学与国家发展之道  林毅夫
产业政策与国家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林毅夫
我为什么反对产业政策?――与林毅夫辩  张维迎
产业政策问题分歧的原因  黄益平
经济下行与结构失衡  王小鲁
中国经济的结构与周期  姚洋
摘要
    很多人也强调分级诊疗,主张大家生病别都到大医院去,先到小医院治疗,这个提法很好。问题是很多房子刷白了,未必是医院,未必有合格的医生,大家信不过。中国台湾市场化了,也还是这样。中国台湾提倡就近就医,结果当地记者很厉害,他悄悄蹲在领导人门口看,看领导人夫人去哪里就医,发现她们直接去大医院,没有人就近就医。人们的从医习惯有很大的韧性,我们在改革当中对这些规律的尊重是不够的。
    中国的国家收入增长得那么快,城市化速度那么快,老龄化那么快,再不动员人们好好学医,好好行医,供需就平衡不了。钟南山讲医改的中心是医生的靠前性、护士的靠前性,我还要加一句话:潜在医生的靠前性、潜在护士的靠前性。现在很多院长的孩子都不学医了,觉得医护人员社会声誉低,工作强度大。怎么动员年轻人去学医?这些问题不解决,未来的坎儿就过不去。
    再看看我们的城市。中国城市化推进很好快,可是相应的体制进步很好慢。我们传统的城市概念就是行政管理,而且是从农业文明时代沿袭下来的行政管理理念,一块地方,一片疆土,中心地区设一个管制,够级别盖一个城墙,就成了城市。经济在发展,城市也在发展,但行政往往没有跟上。景德镇发展了1000年还叫镇,其实早就是大城市了。但政府不管这个,不升级,景德镇就还是镇。中国香港、上海发展起来了,虽然夹杂着租界带来的屈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来农业文明时期行政设市的“外套”。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开始流动,往哪走?当然是城市。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城市他能赚到钱,人就都聚到了城市,但现在整个城市框架已经远远适应不了人口的重新聚集。很多地方的人口已经3万人、5万人,到50万人,却还叫镇。日本是够5万人就可以叫市。
    开会研究这个问题,发现背后涉及国家对城市的设立体制。哪些地方叫城市,凭什么可以叫城市?20世纪80年代,温州很早发展起来的龙岗镇,由农民自发聚起来,当时超过3万人,农民聚在一起能不能形成一个城市?很后不了了之。我们的行政框架很好硬,对这些变化反应很好慢。中国现在的经济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可是配套的依然是行政体制,省会城市叫作副省级城市,很多城市经济容量很大,甚至远远超过省会城市,但很多事情还要到省里去批。专享冲破体制的是直辖市。很多城市的行政外套已经和该城市真实的体量不适应,成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很大障碍。上海市2005年报国务院批准的计划是2020年规划人口1600万,现在已经近2400万,相关配套跟不上。
    P160-16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