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建构电影的意义:对电影解读方式的反思

建构电影的意义:对电影解读方式的反思

  • 字数: 34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 著;陈旭光,苏涛 等 译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880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名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迄今为止专享一部关于电影阐释与批评的著作,也是我们解读电影和展开电影批评的推荐参考书,被电影理论家西摩·查特曼赞誉为“一部只有波德维尔才能完成的脉络清晰、纵横捭阖、旁征博引而又严谨的著作”。在书中,波德维尔结合大量的案例,以探本溯源的民族志学者的理性冷静,回溯并检视了西方电影目前的电影阐释和批评实践,对受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学、文化主义等理论影响的各种电影解读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批判,揭示出电影批评是如何成为一种机制惯例和逻辑推理活动的。而在文末,波德维尔更是提出“不要解读电影”,提醒读者在阐释性批评之外还可以有别的选择。
作者简介
大卫·波德维尔,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电影史家,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传播学院电影研究雅克·勒杜(Jacques Ledoux)讲席教授,法国电影资料馆顾问。研究领域涵盖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多个方面,主要学术著作有《世界电影史》《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建构电影的意义:对电影解读方式的反思》《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电影诗学》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目录
译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赋予电影意义
第二章常规与实践
第三章作为解析的阐释
第四章症候式阐释
第五章语义场
第六章图式与启发法
第七章两种基本图式
第八章文本图式
第九章作为修辞的阐释
第十章修辞的运用:《精神病患者》的七种解读模式
第十一章为何不要解读电影?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