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中之我

网中之我

  • 字数: 33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何明升 著
  • 出版日期: 2017-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131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网络社会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网中之我:何明升网络社会论稿 》汇集了何明升教授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其中,靠前篇是对信息技术与网络社会的理论探讨,从物质层面的信息技术特性讲起,既涉及网络生存的哲学问题,也议到网络社会系统的虚拟和谐。第二篇是网络化生存样态研究,有些是网络生活中的情景定义、主体特征、虚拟认同等一般性问题,但相对集中于网络消费的具体论域。第三篇是网络化的社会结构及效能发挥问题,网络社会的组织化逻辑已渗透到各个角落,触及到网络社区、虚拟公共领域、虚拟企业、网络舆论、电子政务、网络文化等诸多内容。第四篇是网络越轨和网络治理这一对相辅相成的论题,既包括对网络侵犯行为、网络成瘾、网络越轨等病态现象的分析等。
作者简介
何明升,管理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网络社会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5项,完成国家博士点基金课题、国家软科学课题等重要课题10余项,担任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虚拟社会管理模式研究”首席专家。已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管理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目录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网络社会1
第一节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特性与社会效应1
第二节信息化的社会学含义——一个技术社会学问题6
第三节复杂巨系统:互联网——社会研究的一个新视角13
第四节“网络社会”的概念辨析23
第五节网络行为的哲学意义39
第六节信息化进程中的生活观转型问题45
第七节论“在线”生存50
第八节论“在线”与“在世”的关系60
第九节在线生存:现代性的另一种呈现69
第十节虚拟和谐:网络社会系统的一种理想状态78
第二章网络化生存样态88
第一节网络生活中的情景定义与主体特征88
第二节网络生活中的虚拟认同问题91
第三节互联网与消费形态的跃迁99
第四节关于网络消费的理论解说105
第五节网络消费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分析109
第六节网络消费的测度及其管理意义115
第七节网络消费的制度化过程122
第八节发达国家的网络消费管理127
第九节网络消费管理模式初探134
第十节我国网络消费的问题分析142
第三章网络化结构效能154
第一节一种新的社区形式:网络社区154
第二节虚拟公共领域功能实现的过程159
第三节网络集体行动的意义建构——基于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分析166
第四节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困境及出路——以虚拟社区系统的社会建构为例176
第五节演化博弈论在虚拟企业和谐互动研究中的应用186
第六节基于Weisbuch-Deffuant模型的网络舆论演化模式研究192
第七节电子政务:政府与公众互动规则的技术化呈现204
第八节网络文化建设的两个视点与多主体协同发展211
第九节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多主体协同发展战略224
第十节网络文化的工具性因缘及其多样化共享问题——兼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学理依据235
第四章网络越轨与网络治理248
第一节网络侵犯行为:多视角解读248
第二节网络成瘾与病态人格的选择性亲和254
第三节青少年网络越轨:虚拟和谐视角260
第四节网络秩序的生成机理:从分层演化到共生演化269
第五节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网络秩序生成机理研究275
第六节电信技术选择管制的理论与政策分析279
第七节虚拟社会治理的概念定位与核心议题290
第八节网络治理:政策工具与推进逻辑305
第九节中国网络治理的定位及现实路径322
后记3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