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企业间电子商务价值创造

企业间电子商务价值创造

  • 字数: 235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朱镇、江毅、池毛毛、赵晶
  • 出版日期: 2017-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247641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列研究基础上,对团队多年核心研究成果的汇聚。围绕当前企业间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研究问题,从战略部署与调整、能力升级与环境适配以及敏捷运营和重构三个重要环节,研究并提炼了企业间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的关键管理过程。通过对400多家企业跟踪研究调查,并结合部分公开数据,实证研究并揭示了中国传统制造和零售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实现互联网转型、创造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新机制。本书对于如何推进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在战略部署、环境适应以及组织重构三个层面提供了政策建议。本书适合信息系统或电子商务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或相关研究人员阅读,还可供企事业相关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列研究基础上,对团队多年核心研究成果的汇聚。围绕当前企业间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研究问题,从战略部署与调整、能力升级与环境适配以及敏捷运营和重构三个重要环节,研究并提炼了企业间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的关键管理过程。通过对400多家企业跟踪研究调查,并结合部分公开数据,实证研究并揭示了中国传统制造和零售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实现互联网转型、创造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新机制。本书对于如何推进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在战略部署、环境适应以及组织重构三个层面提供了政策建议。本书适合信息系统或电子商务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或相关研究人员阅读,还可供企事业相关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企业间电子商务价值创造: 部署、适配与重构的新机制目录章绪论1.1研究背景1.2本书框架1.3研究理论基础1.3.1IT价值创造1.3.2企业间治理1.3.3IT战略联盟1.3.4动态能力理论1.3.5关系观1.3.6组织敏捷1.4数据收集策略1.4.1问卷调查数据1.4.2匹配的公开数据参考文献篇企业间电子商务战略部署与调整第2章需求技术治理联合驱动的合作电子商务能力形成2.1引言2.2理论基础2.2.1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理论2.2.2企业间治理视角2.2.3合作电子商务能力2.3模型与假设2.3.1假设模型2.3.2研究假设2.4研究设计2.4.1问卷设计2.4.2问卷发放与回收2.4.3调查偏差检验2.5实证研究2.5.1效度和信度分析2.5.2回归分析 2.5.3因果互逆的内生性检验2.6讨论与启示2.6.1结果讨论2.6.2理论贡献2.6.3管理启示2.7研究结论参考文献第3章电子商务战略联盟的价值产生机制研究: 数字化合作能力的中介和溢出效应3.1引言3.2理论构建3.2.1电子商务战略联盟3.2.2数字化合作能力3.2.3企业绩效3.3研究假设3.3.1电子商务战略联盟与企业绩效作用关系的假设3.3.2数字化合作能力的中介作用假设3.3.3电子采购合作能力的溢出作用假设3.4研究设计3.4.1问卷设计和变量测量3.4.2数据收集3.4.3共同方法偏差3.5实证研究3.5.1效度和信度分析3.5.2模型验证3.6讨论3.6.1主要发现3.6.2研究贡献和管理启示3.7研究结论参考文献第2篇电子商务能力升级与环境适配第4章从技术到商务: 合作电子商务能力向动态能力的转化4.1引言4.2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4.2.1企业间IT应用的相关研究综述4.2.2动态能力理论4.3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4.4研究设计4.4.1问卷设计4.4.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4.4.3共同方法偏差检验4.5实证分析4.5.1效度与信度分析4.5.2路径分析与调节效应检验4.6讨论与结论4.6.1以知识为核心的动态能力形成过程4.6.2关系治理的调节作用4.6.3基于能力升级的企业管理创新4.6.4创新点与局限性参考文献第5章动态环境中企业电子商务价值创造: 能力与环境的适配5.1引言5.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5.2.1企业IT价值创造的研究范式与综述5.2.2资源导向的IT价值创造过程研究范式5.2.3权变理论5.3研究模型与假设5.4研究设计5.4.1问卷设计5.4.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5.5实证结果和讨论5.5.1效度和信度分析5.5.2路径分析5.5.3讨论: 产品复杂的调节作用5.5.4讨论: 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5.6研究结论与创新点5.6.1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5.6.2创新点与局限性参考文献第3篇电子供应链情景中敏捷运营与重构的IT价值驱动第6章IT使能整合能力对分销渠道敏捷绩效的影响: 制度的调节效应6.1引言6.2理论构建和假设提出6.2.1平台整合和知识整合对敏捷绩效的直接影响6.2.2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6.3研究设计6.3.1测量工具6.3.2数据收集和研究样本6.3.3共同方法偏差检验6.4数据分析和结果6.4.1测量模型检验6.4.2假设检验与主要结果6.5讨论6.5.1研究贡献6.5.2管理和政策意义6.5.3研究局限性6.6研究结论参考文献第7章基于关系观的供应链焦点企业IT价值形成机理7.1引言7.2关系观7.2.1关系观的基本研究思想7.2.2关系观在IS领域的应用研究7.3模型与假设7.3.1假设模型7.3.2研究假设7.4研究设计7.4.1测量工具7.4.2样本与数据收集7.4.3偏差检验7.5实证研究7.5.1测量模型7.5.2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检验7.5.3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检验7.6讨论与启示7.6.1结果讨论7.6.2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7.6.3研究局限性7.7研究结论参考文献第8章供应链敏捷模式与IT价值形成: 结构形态视角的研究8.1引言8.2理论基础8.2.1供应链敏捷8.2.2结构形态理论8.3研究假设8.3.1供应链敏捷的模式8.3.2不同供应链敏捷模式的IT价值形成差异8.4研究设计8.4.1测量工具8.4.2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8.5实证研究8.5.1验证性因子分析8.5.2供应链敏捷模式的聚类分析8.5.3不同敏捷模式的IT价值形成态势8.6研究讨论8.6.13类供应链敏捷模式8.6.2流程绩效形成的U形影响态势8.6.3合作绩效形成的创新扩散影响态势8.6.4管理启示8.7研究结论参考文献
摘要
    章绪论企业间电子商务价值创造: 部署、适配与重构的新机制章绪论〖1〗1.1研 究 背 景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等七大力量交织在一起,彼此交汇和相互影响,正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重塑未来优选商业文明,并推动了我国传统企业在新一轮经济大潮中的转型。当前,互联网开始向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渗透,特别是向客户共创、产品研发和制造等领域渗透。而且这种渗透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的渗透,如特斯拉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汽车;也包括研发模式的改变,如用户参与的研发、众包模式的研发、众筹模式的生产等。可以说,互联网正在以全新的应用模式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引导各个领域的创新和突破。“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互联网+”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通常,实业界把“互联网+”理解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很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例如,“互联网+物流”既是发展新经济的需要,又能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本质是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农业”的目的是撬动并壮大新农业经济业态,促进民生保证。“互联网+医疗”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通过确定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以创新推进医疗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高健康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以满足群众需求。制造领域也在发生同样的变化,继蒸汽机、电力、IT技术之后,“互联网+制造”将引领工业4.0的发展,实现大规模制造的高效率和手工作坊个性化的融合,这将是又一次工业革命。此外,在商业领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不断发展,也带来新一轮生产力迭代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互联网产业化和产业互联网化将成为中国商业未来的两大发展趋势。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量传统产业实现互联网化改造升级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借助于第三方或私有的平台结构,以及第三方的微应用工具(如微信、各种APP),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将被快速拉近和重塑,产品与组织社群化生存越来越明显\[1\]。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拐点,我国企业如何利用新兴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企业价值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伴随着市场规模的量级飞跃,电子商务产业链也开始呈现专业化、网络化和协作化的趋势。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由于各类生产商和服务商的纵深参与,无论是京东、1 号店等新型网络零售商,还是海尔、苏宁和神州数码等传统生产和销售商,都可以通过与伙伴建立多样化的合作来实现服务资源的共享(如物流配送、在线支付、品牌营运和系统支持等),并形成专享的电子商务竞争优势\[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