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道佛三家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

儒道佛三家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

  • 字数: 35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林安梧 讲述;王冰雅,张贝 整理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2091058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十二个方面讲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中对二十一世纪有启发的思想,儒选取《四书五经》中的一些经典哲学,道主要从《道德经》《庄子》等著作入手,佛论述“人间佛教”转为“公民佛教”。结尾强调三者的融合发展,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由林安梧讲述、王冰雅和张贝共同整理的这本书《儒道佛三家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是在给学生的讲稿基础上成书的,所以也收录了林先生做学问的方法与路径,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切合课堂教学,满足学生求知需求。
作者简介
林安梧,台湾台中人。有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当代新儒学第三代中极具创造力的思想家。台湾大学首位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杰出访问学者及儒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林先生发表学术著作二十余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之研究》《当代新儒家哲学史论》《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道的错置:中国政治哲学的根本困结》《新道家与治疗学:老子的生命智慧》等。师从牟宗三先生,在牟先生“两层存有论”的基础上提出“存有三态论”,认为“儒道同源而互补”,主张融通儒、道、佛三家,面对二十一世纪文明的新挑战,展开对话与交谈。在方法论上,以船山学、十力学为基础,提出“言、构、象、意、道”五层诠释的中国诠释方法论。林先生关注儒道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尤其关注儒学的现代适应性问题,近年来更深入研究哲学治疗学之可能,曾以普通话及闽南语开讲《论语》《孟子》《金刚经》《周易》《道德经》等,为推动民间书院讲学之风不遗余力!
目录
整理说明
序言
导读 通融三教、对话东西
第一讲 东西文明之异同及其研究方法论的省思
一、从做学问的“五证”谈起
二、哲学不离生活,从经验的觉知谈东西文明对比
三、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启发
四、台湾:“承天命、继道统、立人伦、传斯文”
五、对韦伯本质主义方法论的反思
六、张光直“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及杜维明“存有的连续观”的提出
七、汉字是图像性文字,汉语的文字和语音是一统而多元的关系
八、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中西文明对比理解
九、中国道论传统:存在与价值的和合性
十、宇宙创生神话折射出不同文明形态的思维方式
十一、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思:中国哲学应积极参与世界对话
十二、西方宗教是绝对威权的强控制系统,中国宗教是宇宙、人我、万物通而为一的弱控制系统
十三、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
十四、结语:回归经典,让汉语参与哲学思考
问题与讨论
第二讲 儒道佛三家的基本思想:人伦孝悌、自然无为、缘起性空
一、儒道佛“三教同源”说
二、儒道佛的基本区别:儒道之“生生法”与佛教之“无生法”
三、儒道之同源互补
四、儒家之人伦建构与道家之归复自然
五、儒道在当代社会:儒家之自强不息与道家之付能于所
六、佛教中国化:出世而即世
七、结语:“生生法”有别于“无生法”,“无生法”包蕴“生生法”
问题与讨论
第三讲 儒家经典智慧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以《论语》为例
一、缘起:学习《论语》历程之反思
二、《学而》篇的三层理解:教育权的解放,游士阶层兴起,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
三、意义危机背景下的哲学论题批判:以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为例
四、儒学发展应该去芜存精,回归“五伦”
五、从“人伦孝悌”到“仁义忠信”
……
第四讲 如何读《论语》――经典、生活、实践与诠释的交融
第五讲 道家经典智慧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以《道德经》为例
第六讲 如何读《道德经》――经典、生活、实践与诠释的交融
第七讲 佛教经典智慧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以《金刚般若菠萝蜜经》为核心的诠释
第八讲 如何读《金刚般若菠萝蜜经》――经典、生活、实践与诠释的交融
第九讲 论儒道佛三家思想之融通及其对现代化之后的可能贡献
第十讲 迎接新文明轴心时代之来临――从“文明的冲突”到“文明的对话”
附录 我的学思历程: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反省与思考
林安梧教授著作简目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