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抗日战争与中国工业化

抗日战争与中国工业化

  • 字数: 27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张守广 著
  • 出版日期: 2017-08-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781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守广著的《抗日战争与中国工业化》用翔实的资料、简要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以全面抗战时期为重点的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完整图景,展现了抗日战争对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本书认为,全面抗战的爆发启动了中国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这是中国早期工业化建设为因应战争而发生的建设区域上调整;从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到抗战胜利,国家资本工矿业获得迅速发展和膨胀,这是中国早期工业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调整;抗战从局部进行到全面爆发,战争的惨烈,使国共两党到社会精英对中国急需工业化有了更加深切的体认。用吴景超的话即为:抗战统一了从事经济建设的人的信仰与意志,就是百折不回,要建设一个富强的工业化的新中国。全面抗战时期和战后,工业化目标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核心诉求。
作者简介
张守广,生于1962年,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重庆市首届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西南大学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史和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已有多种著述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民族危机背景下布置后方工业的设想与进展
第一节 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化发展困局
第二节 内忧外患下西南西北受到高度关注
第三节 布置后方工业与民族复兴基地的选定
第二章 沿海沿江厂矿企业的内迁
第一节 国营厂矿的内迁
第二节 民营厂矿的内迁
第三节 厂矿内迁的成绩与特点
第三章 后方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演进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战时工业政策
第二节 国家资本厂矿的重建、新建与扩展
第三节 后方民营工矿业的发展与演变
第四章 工业复员
第一节 工业复员问题的提出、规划与社会反应
第二节 工业复员的实际进程与失败结局
第三节 失败的复员也不是复原
第五章 沦陷区日伪工业的接收
第一节 接收沦陷区日伪工业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接收沦陷区日伪工业的实际进程
第三节 日伪工业的接收与中国工业化
第六章 领导下的根据地工业
第一节 红军时期的根据地工业
第二节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工业政策和工业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化的认识
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