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白洋淀纪事 价值典藏版

白洋淀纪事 价值典藏版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孙犁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535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白洋淀纪事》作为孙犁拥有代表性的作品,入选了“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自主阅读推荐书目”。孙犁在《白洋淀纪事》中集中塑造了水生、原生、香菊、秀梅等典型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白洋淀人民的真诚、纯朴、进取等方面的品质;孙犁用无邪的文字勾划时代的意愿,用文学之美表达普通人的心声,为我们拓展了一条了解过去的道路,让我们感受到对美好明天的渴望和希冀,给予自己无限前进的力量。对于书中极具特色的地方方言,我们重点进行了解释,更加通俗、易懂,消除了语言上的隔膜。书中附有铁凝女士深情回忆与孙犁先生多年友谊的相关文章《怀念孙犁先生》,更有助于理解作者及其创作特点和背景。
内容简介
《白洋淀纪事(价值典藏版2.0)(精)》作为一本描写抗日时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与当地地主等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小说散文集,文中充分表现出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孙犁通过对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写,从而用无邪的文字勾画出时代的未来,用文学之美来表达普通人的心愿。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目录
芦花荡
荷花淀
光荣
嘱咐
采蒲台
采蒲台的苇
芦苇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渔民的生活
看护
正月
小胜儿
秋千
山地回忆
吴召儿
村歌
蒿儿梁
浇园
种谷的人
纪念
“藏”

丈夫
老胡的事
走出以后
邢兰
家庭
齐满花
张秋阁
王香菊
香菊的母亲
曹蜜田和李素忍
“帅府”巡礼
织席记
新安游记
山里的春天
战士
投宿
女人们(三篇)
识字班
延伸阅读
名家面对面
怀念孙犁先生
摘要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
     导读:水生同村里其他青年一同加入了新成立的地区队。他们的妻子从部队探望回来的路上,遇上了日本兵,而埋伏在这里的队伍救了她们,她们的丈夫们都在这支队伍中。妻子们因此被自己能干的丈夫激起了干劲,也加入了抗日的队伍,成为战斗的一分子。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
     “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丁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