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叶嘉莹国学经典系列:唐宋词十七讲+人间词话七讲+小词大雅

叶嘉莹国学经典系列:唐宋词十七讲+人间词话七讲+小词大雅

  • 字数: 742000
  • 装帧: 其他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叶嘉莹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102688688
  • 开本: 16开
  • 页数: 91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5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叶嘉莹先生在她的每一讲都是旁征博引,阅读时就像是回溯到了几千年前,似乎也能看见那些文人墨客或放荡或不羁,或迷茫或怅惘。

内容简介

《唐宋词十七讲》为作者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书论析了温庭筠、韦庄、李煜、晏殊等词人十五家。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

《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叶嘉莹女士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


《人间词话七讲》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向全国推荐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央视2014中国好书获奖图书!王国维与叶嘉莹的隔空对话,《人间词话》精彩绝伦的解读与吟诵!叶嘉莹以深入浅出和典雅细腻的文字,为读者讲述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词与诗的美感特质的区别,及历代词家词作。

作者简介

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目录
《唐宋词十七讲》:总序
叙论
弁言
自序
第一讲 温庭筠(上)
第二讲 温庭筠(下)
第三讲 韦庄
第四讲 冯延巳(上)
第五讲 冯延巳(下)李璟 李煜(上)
第六讲 李煜(下)晏殊 欧阳修(上)
第七讲 欧阳修(下)晏几道 柳永(上)
第八讲 柳永(下)苏轼(上)
第九讲 苏轼(下)秦观(上)
第十讲 秦观(下)周邦彦
第十一讲 辛弃疾(上)
第十二讲 辛弃疾(下)
第十三讲 姜夔(上)
第十四讲 姜夔(下)吴文英
第十五讲 王沂孙(上)
第十六讲 王沂孙(中)
第十七讲 王沂孙(下)
《人间词话七讲》:
人间词话七讲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附录一对传统词学与王国维词论在西方理论之观照中的反思
附录二人间诃话(王国维)
《小词大雅》:

第一讲 兴于微言
第二讲 花外春来路 芳草不曾遮
第三讲 莺燕不相猜
第四讲 感士不遇
第五讲 在神不在貌
第六讲 三种境界
第七讲 美人迟暮
第八讲 担荷人类罪恶
第九讲 一蓑烟雨任平生
摘要
    《小词大雅》:
    第三讲 莺燕不相猜
     我刚才讲张惠言的《水调歌头》五首的第一首,我对于张惠言这个作者有了一个简短的介绍,那么他的这个学生,我现在也想简单地介绍一下。
     在张惠言的文集里面,有一篇序,这篇不是说我们写一本书,前面写的一个序。古人所谓序,有所谓赠序,就是写一篇文章送给一个朋友,比如说像韩退之《赠孟东野序》之类的,就是送给一个朋友的赠序。在张惠言的文集里边,有一篇文章,叫《赠杨子掞序》,就是送给这个学生的一篇序。不过这篇序虽然是张惠言写的,可是并不是张惠言自己要写给这个学生的,而是代人所作。张惠言有几个学生,其中一个学生要送给这个杨子掞一个赠序,他请老师替他做了。也因为是老师,大概特别欣赏这两个学生,所以张惠言这位老师就替这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赠给那个学生。
     那么从这个老师的角度,老师怎么说的呢,老师替他那个学生,赠序的学生说,“先生数言”,他说我们的老师常常提起来说,“子掞可与适道”啊。说这个学生可以跟他 “适”,“适”就是往,就是这个学生可以跟他一同去追求学道。这个学道不一定是修行,入到终南山里面去学道,这个学道是我们儒家说的“士志于道”。这是孔子说的,一定要追求的是道,道就是一种优选的,一种做人的理想和标准。
     他说老师常常夸奖,说这个学生可以跟他一同去追求儒家的道。而且这个文章里面还有一段话,杨生自述其学道之经历,这个学生要学道。很多学生是听老师说学道,然后说我们也要学道。可是学道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学道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你如果真是要学一个优选的标准,孔子说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你能够做到这样子么?
     孔子也曾经说追求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论语》里面有一段说了,有的人是可以跟你论道、谈道,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没有一丁点儿实行,都是空言、诳言、大言。所以有的人是可以论道,但不能够真正地追求道。有的人“可以适”,就是往,就是追求道,但是不可以立,他站不住脚。他今天这边追求两下,明天那边追求两下,他不能够持守住啊。孔子说“可与立”,就算有一个人他追求一个道,他也守住了,他立定了,孔子说,还不可“与权”呢。权就是权力的权,也就是权变之权。他说有的人是论道,可与言,你可以跟他说,但是你不能跟他“适道”,不能够追求;你可以跟他去适,去追求这个道了,他不可“与立”,他不能持守住,他今天也追求明天也追求,这边走两步那边走两步,他不可以立;可是孔子说还有一个优选的境界,是“可与立”,还要“可与权”呢!就算有一个人,他要追求道,他也持守住了,但是他不知道权变,也不行。
     孟子说,圣人有几种。“伯夷,圣之清者也”,反正我身上不能沾上一点污秽,圣之清者;“伊尹,圣之任者也”,可以五就汤,五就桀;“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不羞污君,不耻恶名,我侍奉一个国君,这个国君不是一个理想的国君,我做了这件事情被你们大家不谅解,我不畏惧,我不逃避。像伯夷,如果我做了这件事情是不合乎清者的道德,我就不做,因为我不愿意玷污我清者的持守。而柳下惠,我不怕我自己的玷污,该做我就做了,所以每个人的持守不同。而孔子,孟子说是“圣之时者也”。应该清的时候就清,应该任的时候就任,应该和的时候就和,那是权,那就是权变。权是一个秤杆,上面有个秤砣,你要让它保持平衡,你不能老在这里,这边重了这边就斜下去,这边轻了那边又斜下去了,所以你要随时调整你这个秤砣,你才能保持它的平衡。
     但是一般人,没有这个调整的智慧,能够认定一个法则遵守就不错了,是不可“与权”。所以追求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惠言说,这个学生自述其为道的经过,说“子掞尝自言:‘自吾闻仁义之说,心好焉。’”我听老师讲到道,讲到仁,讲到义,我内心也向往,我也要追求。“既读书,则思自进于文词。”我听老师教我们读书、读文章,我也想把文章写好。所以老师说道,我也想追求道;老师说文,我也想学文。可见杨生确有好学向道之心。不过杨生也曾经说他有过内心的矛盾,谓其往往“忽然而生不肖之心 ”,可是他忽然间会动了一些不好的念头;有“乖沴之气 ”,有一种邪恶的、不正当的气;“类有迫之者”,我也不愿意做这样的坏事,不愿意有这样不好的念头,可是不知道怎么样我就有了,我就做了。这种矛盾跟痛苦,也是一个好学向道之人可贵的一种反思。所以现在张惠言就勉励他的学生,在追求道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去面对。
     现在我们就讲第三首了。刚才我们是讲,说是春天,上天给了我们这么美好的春天,可是你如果不能够留住春天,春天不能够留住吗?他说春天就在你的心里啊!“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还有什么样的遭遇,还有什么样的试探,还有什么样的可能会发生?所以第三首,张惠言就又写了一种情况。很妙的,那真的是小词之中的一种修养与境界,非常微妙,微言。
     “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写得真的是美!“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把帘子打开,“疏帘卷春晓”是一个春天,一个早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一个春天的早晨,你把帘子一卷开,就有一只蝴蝶飞来了,“蝴蝶忽飞来”。而且你的帘外,你的窗外,不只有蝴蝶飞来,还有什么?“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外边有游丝。春天有很多游丝,科学家说,游丝就是春天的昆虫的分泌物,游丝,还有柳絮,满空中都是那春天的诱惑,游丝飞絮。“无绪”,它没有一个条理,也没有一个道理,它就飞到你的身边,还飞到你的头上,“乱点碧云钗”。作为一个女子,头上插着一个碧玉的、翠绿色的玉簪,是“碧云钗”,而那游丝飞絮,就缭绕到你的玉簪钗头之上了。韦庄写过一首词,说:“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那春天的花落得你满头都是,游丝飞絮,就绕在你的玉钗上了。“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不是你的选择,就是春天来了,春天的蝴蝶就来了,春天的游丝飞絮,就沾惹在你的头上了。于是你就被那个蝴蝶,被那游丝飞絮惹动了。你就动了情,你又动了心,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李商隐有一首诗,他说“飒飒东风细雨来”。飒飒是风雨的声音,东风,春天的风,伴随着春风,伴随着飒飒的风声,还飘来了春雨。“飒飒东风细雨来”,春天真的来了,不再是那寒冷的风雪了。“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芙蓉就是荷花,那荷花塘的上面就响起了春雷。我们古人说,冬天万物都伏藏了,虫子都藏在地下了,春雷一响,惊眠起蛰,把那些昆虫都惊醒了。植物惊醒了,昆虫也惊醒了,人也醒了。什么醒了?你的感情就醒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