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土系志

中国土系志

  • 字数: 646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黄标,潘剑君 著
  • 出版日期: 2017-04-01
  • 商品条码: 97870305133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土系志》是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系志为分卷,从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出发,上篇论述土壤的成土条件、土壤分类的发展、土壤诊断不错单元、基层分类的建立和制图表达土系数据库的建立及土壤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措施;中篇系统阐述了各土系单元的生境条件,主要性状及生产利用等;下篇介绍全省发生分类的土壤类型与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很后附各省土壤概图。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丛书前言

前言
上篇总论
第1章区域概况
1.1地理概况
1.2行政区划
1.3人口状况
1.4土地资源
1.4.1土地利用构成与特点
1.4.2土地资源存在问题
1.5交通状况
1.6水资源
1.7旅游资源
1.7.1生态景区旅游资源
1.7.2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1.7.3其他旅游资源
1.8社会经济
1.9农业生产发展
第2章成土因素
2.1气候概况
2.1.1日照
2.1.2太阳辐射总量
2.1.3气温
2.1.4土温、冻土日数和深度
2.1.5无霜期、初终霜期
2.1.6降水量、蒸发量
2.1.7农业气象灾害
2.2地质、地层、岩性
2.2.1地质
2.2.2地层
2.2.3岩性
2.3地貌种类及其分区
2.3.1地貌类型
2.3.2地貌分区
2.4成土母质
2.4.1河流冲积物
2.4.2湖相沉积母质
2.4.3海相沉积母质
2.4.4黄土和黄土状堆积母质
2.4.5第四纪红土
2.4.6残积母质
2.4.7坡积母质
2.5植被概况
2.5.1植被区系成分特点
2.5.2植被分区
2.5.3栽培植被
2.6水文与水文地质
2.6.1地表水面
2.6.2河流水系
2.6.3水文地质概况
2.7人类活动
2.7.1旱改水
2.7.2水退旱
2.7.3盐碱地改造
2.7.4潜育水耕人为土改造
第3章成土过程与主要土层
3.1成土过程
3.2主要土层
3.2.1人为土主要土层
3.2.2淋溶土主要土层
3.2.3盐成土主要土层
3.2.4雏形土主要土层
3.2.5新成土主要土层
3.3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3.3.1诊断层
3.3.2诊断特性
3.4江苏省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过程
3.4.1人为土
3.4.2盐成土
3.4.3淋溶土
3.4.4雏形土
3.4.5新成土
第4章土壤分类
4.1土壤分类的历史回顾
4.1.1我国近代土壤分类的发展
4.1.2江苏省土壤分类演变
4.2本次土系调查
4.2.1依托项目
4.2.2调查方法
下篇区域典型土系
第5章人为土
5.1铁聚潜育水耕人为土
5.1.1震泽系
5.2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
5.2.1东墩系
5.2.2庆洋系
5.2.3开拓系
5.2.4盛泽系
5.2.5陶庄系
5.3漂白铁渗水耕人为土
5.3.1卜弋系
5.4普通铁渗水耕人为土
5.4.1滨湖系
5.4.2甘泉系
5.4.3磨头系
5.5底潜铁聚水耕人为土
5.5.1花桥系
5.6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
5.6.1后港系
5.6.2后花系
5.6.3杨集系
5.6.4荆心系
5.6.5青阳系
5.6.6双塘系
5.6.7望直港系
5.6.8丁姚系
5.6.9洋北系
5.6.10小屋系
5.7漂白简育水耕人为土
5.7.1妙桥系
5.7.2前黄系
5.8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
5.8.1大李系
5.8.2黄集系
5.8.3胡家系
5.8.4潘庄系
5.8.5莘庄系
5.9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
5.9.1崔周系
5.9.2官墩系
5.9.3后庄系
5.9.4梁洼系
5.9.5施汤系
5.9.6洗东系
5.9.7许洪系
5.9.8于圩系
5.9.9前巷系
5.9.10石桥系
5.9.11汤泉系
5.9.12谢荡系
5.9.13杏市系
5.9.14杨舍系
5.9.15程墩系
5.9.16豆滩系
5.9.17韩山系
5.9.18民新系
5.9.19塘桥系
5.9.20同里系
5.9.21毛嘴系
5.9.22高东系
5.9.23开明系
5.9.24唐集系
5.9.25徐庄系
5.9.26万匹系
5.9.27双庄系
5.9.28建南系
5.9.29马屯系
5.9.30搬经系
5.9.31白蒲系
5.9.32拼茶系
5.9.33陈集系
5.9.34东陈系
5.9.35郭园系
5.9.36苴镇系
5.9.37长青沙系
5.9.38前时系
5.9.39邱庄系
5.9.40生祠系
5.9.41塘东系
5.9.42兴隆系
5.9.43下原系
5.9.44营防系
5.9.45王兴系
5.9.46小园系
5.9.47张黄港系
5.9.48官庄系
5.9.49蹲门北系
5.9.50季桥系
5.9.51里仁系
5.9.52徐圩系
5.9.53赵湾系
5.9.54振丰系
5.10斑纹肥熟旱耕人为土
5.10.1金庭系
5.10.2安丰系
5.10.3洋溪系
……
第6章盐成土
第7章淋溶土
第8章雏形土
第9章新成土
第10章评价与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江苏省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摘要
    上篇 总论

    靠前章 区域概况

    1.1 地理概况

    江苏省,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北接山东,介于116°18′E~121°57′E,30°45′N~35°20′N。江苏省陆地边界线3383km,海岸线近1000km;总面积10.26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06%。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和黄淮流域,境内地势平坦,平原辽阔,无崇山峻岭,而多名山巨泽,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海陆相邻。省境除北部边缘、西南边缘为丘陵山地,地势较高外,其余则自北而南为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所共同组成的坦荡大平原。全省平原面积7.06万km2,占总面积的69%;水域面积1.73万km2,占16.9%;丘陵山地面积1.47万km2,占14.3%,位于连云港市郊云台山的玉女峰是全省优选峰,海拔625m。

    江苏是水域面积比例优选的省份,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布,长江横穿东西约418km,河流面积3.9万km2,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约718km。全省有大小河道2900多条,湖泊近300个,水库1100多座。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和洪泽湖。平原地区河渠交叉,河湖相通,流域界线颇难划定,依地势和主要河流的分布状况,全省主要河流湖泊大致可分为沂沭泗水系、淮河下游水系、长江和太湖水系三大流域系统。沂沭泗水系诸河位于废黄河以北,皆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沿倾斜之地势进入省境;淮河下游水系指废黄河以南,长江北岸高沙土以北地区的河流;长江和太湖水系是指长江北岸高沙土以南地区的河流。

    江苏省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1.2 行政区划

    2014年江苏省辖13个地级市,省会南京,55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21个县。见表1-1、图1-1。

    表1-1 江苏省行政区划

    图1-1 江苏省行政区划分布图(《江苏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2004)。

    1.3 人口状况

    根据2015年江苏省1%人口抽样调查,全省常住人口达到7973万人,比2010年11月1日0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7866万,增加约107万人。同比增长1.36%,年平均增长率为0.27%。全省常住人口中家庭户24393386户,家庭户人口为71680093,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4,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3减少0.29。

    江苏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省的99.64%。少数民族人口不多,共有26万,但55个少数民族齐全,其中回族人口很多,约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2%,少数民族中仅有回族人口超过10万,其中有半数聚居在南京。扬州高邮所属的菱塘回族乡是全省专享的民族乡。其他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苗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

    1.4 土地资源

    全省1072万hm2总土地面积中,耕地面积459.6万hm2(2013),人均耕地0.06hm2。沿海滩涂68.7万hm2,占全国的1/4,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生态类型多样的土地资源,苏南、苏中和苏北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

    依照全国土地资源评价体系的统一规范,江苏省土地资源可归属6个土地资源类(表1-2)。

    表1-2 江苏省土地资源类型

    1.4.1 土地利用构成与特点

    全省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是自然属性好,土地综合产出效率高,建设用地比重大。全省土地垦殖系数、复种指数以及粮食单产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全国土地资源评价结果,宜农一等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5.7%,高于其他省份。

    2008年全省各类建设用地比例高达16.12%。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项建设用地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半个世纪以来,全省耕地数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尤其是很近20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的非农化速率增长较快,土地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图1-2为全省人均耕地的分布情况和耕地面积。

    据《江苏省2008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2008年年初,全省耕地476.4万hm2,年内减少了2.2万hm2(包括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如耕地变为园地、林地、苗圃、养殖用地等以及灾毁)。通过土地复垦整理和农业结构调整增加2.2万hm2。

    2008年,全省农用地671.6万hm2,建设用地193.4万hm2,未利用地202.4万hm2。其中耕地476.4万hm2,园地31.6万hm2,林地32.3万hm2,牧草地0.1万hm2,其他农用地131.1万hm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1.0万hm2,交通运输用地13.7万hm2,水利设施用地19.3万hm2。全省耕地占总土地面积的44.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总面积的14.8%。土地利用现状见图1-2。

    图1-2 2008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现状据《江苏省2008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1)农用地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

    耕地:2008年全省耕地面积476.38万hm2(7145.69万亩①),占农用地的70.94%。主要分布在苏北、苏中平原和滨海地区。

    园地:全省园地面积31.62万hm2(474.31万亩),占农用地的4.71%。其中果园占园地面积的38.31%,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桑园占44.53%,主要分布在苏中地区;茶园占7.02%,主要分布于宁镇丘陵和宜溧山地;其他园地占10.14%,主要分布于苏南地区。

    林地:全省林地面积32.32万hm2(484.86万亩),占农用地的4.81%。主要分布在宁镇丘陵区(占林地的51.30%)、沂沭丘陵地带(占林地的24.70%)、盱眙丘陵地区、盐城沿海地区(占林地的16.00%)、其余地区占8.00%。

    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全省牧草地0.11万hm2(1.6万亩),占农用地的0.02%。其他农用地131.13万hm2(1966.99万亩),占农用地19.53%。

    2)建设用地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

    城乡建设用地:全省城乡建设用地193.41万hm2(2415.64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3.26%,人均城乡用地191m2。其中城镇工矿用地52.40万hm2(786.00万亩),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31m2。城乡用地中,城市用地仅9.99万hm2(149.89万亩),占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