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综合大学发展规划研究

城市综合大学发展规划研究

  • 字数: 20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丽萍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71911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丽萍等著的《城市综合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以我国十五座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例》围绕困扰城市综合大学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着眼于宏观战略管理框架下城市综合大学服务城市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目标,重点研究了城市综合大学制定发展规划的背景与意义,理论基础,英美地方大学与地方的共赢模式,城市综合大学规划文本,强化发展规划有效性,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信息化建设等问题,进而提出新形势下推进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若干思考和建议,力求创新教育思想,从目标、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的有效对策。
作者简介
张丽萍,江汉大学研究员,原江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湖北省教育史志研究会、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职。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科)重点课题、湖北省社科基金及其他项目1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课题及其他科研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十五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发展蓝皮书》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高校理论战线》、《高等教育研究》等靠前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被人民网、国研网、《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媒体和期刊全文或摘要转载。曾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高教学会很好成果一等奖、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三等奖等奖励。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科)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规模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长期从事城市综合大学战略管理,作为核心成员完成江汉大学及其他高校“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多项。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背景、意义与研究目的
一、概念内涵
二、背景与意义
三、研究目的
第二节相关研究动态及简要评价
一、研究动态
二、研究述评
第三节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结构及其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内容结构
四、研究重难点及其创新
第二章城市综合大学发展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目标牵引理论
第二节资源匹配理论
第三节新制度组织理论
第四节内源发展理论
第五节资源依赖理论
第六节文化创新理论
第三章协同提升:大学和地方的共赢模式研究——英美地方大学的发展、评价与经验
第一节以服务彰显大学使命的州立大学
一、面向全州发展公众教育服务,积极扩大社会影响
二、立足地方发展特色学科,实现大学与地方的互动
三、建立公共福利部,开创美国高校直接服务于州政府的先例
四、主动承担各类研究项目,推动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节以互动谋求很好的相互作用大学
一、具有“相互作用”思想的校长
二、依据社区需求设置学院.使学校成为社区发展的生力军
三、制定“相互作用战略”,积极争取外部支持
四、找准生长点.与社区协同创新
第三节以产研结合提升水平的城市大学
一、战略优先,注重执行
二、瞄准科技前沿,始终服务地方重大战略需求
三、注重产研合作,拓展长期有效合作渠道
四、具有强烈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办学实力
第四节英美地方大学的评价与经验
一、认清“阶段性”,以战略规划指引各阶段发展
二、突出“地方性”,以服务求支持
三、强调“协同性”.在互惠互利同提升
四、彰显“个性化”,以学科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理顺校政关系。以校政合作推动跨越式发展
第四章城市综合大学发展规划文本研究
第一节城市综合大学制定发展规划的作用与要求
一、城市综合大学制定发展规划的作用
二、城市综合大学发展规划制定的要求
第二节城市综合大学“十二五”规划文本分析
一、态势分析
二、“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与发展要素
第五章强化发展规划的科学有效性研究——以江汉大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编制为例
第一节关于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进行学校“顶层设计”
第二节关于江汉大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编制
一、思想到位:凝聚师生员工共同愿景
二、组织到位:夯实规划发展战略基础
三、把握关键:形成规划实施核心指标
四、措施到位:形成规划落实良性机制
第六章“三性”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关于地方高校“三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第一节“三个面向”与“三性”教育的内涵
一、“三个面向”是“三性”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
二、“三性”教育的定义及其内涵
第二节“三性”教育的提出是顺应当今国际国内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性变革
一、实施“三性”教育是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三性”教育是顺应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三性”教育符合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潮流
第三节“三性”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
一、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指标(权重)
二、创新性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指标(权重)
三、国际性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指标(权重)
第七章城市综合大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第一节当前我国副省级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综合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我国城市综合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政产学研宽领域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学科交叉和产业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层多模块人才培养模式
四、科技、艺术多平台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创业园区创新创业及应用性教育模式
第三节深化城市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城市综合大学协同合作交流模式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
二、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三、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城市综合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四、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城市综合大学多方面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五、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个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第八章城市综合大学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第一节推进协同创新对于城市综合大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共同探索服务城市区域发展路径
二、有利于突破体制障碍“集群”式发展
三、有利于共享资源实现利用优选化
四、有利于整体优化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节国内外高校推进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及其实现条件
一、主要模式及其实践情况
二、高校协同创新实现条件
第三节推进城市综合大学协同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做实交流平台畅通沟通渠道
二、整合创新资源促进协同攻关
三、实施学分互换制度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四、加强多层次交流促进资源要素共享
五、兼顾各方利益创造和谐共荣
六、构建支撑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我国公立高校学费改革研究
第一节确保国家对公立高校的主渠道投入
一、进一步明确国家高等教育投入的主体
二、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和经费拨款方式
第二节科学构建公立高校学费定价机制
一、科学制定学费平均标准
二、实施差异化的学费标准和高校自主定价
三、学费标准的调整常态化
第三节提高地方政府拨款资金使用效益
一、规范高校生均成本核算体系
二、建立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机制
第四节完善公立高校经费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一、吸纳社会民间资本对高等教育投入
二、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筹资渠道
三、通过税制改革鼓励社会捐赠
四、拓展国际教育合作收入
第五节加强公立高校内部学费管理
一、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节完善公立高校资助体系建设
一、加强高校特贫学生“奖、补、减、助、贷”资助力度
二、拓展其他相关的配套政策
第十章推进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若干咨询建议——基于15所城市综合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的分析
附录1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工作建议
附录2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纪要
附录3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活动新闻报道
附录4全国副省级城市综合性大学合作交流机制成果丰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