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新编中国史
字数: 447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游彪
出版日期: 2017-10-01
商品条码: 978750867120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635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一套写给21世纪中国人的中国史】
如何在世界中看中国?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已不必在他者的眼光中自轻,也不需要急于摆脱他者眼光的自负,而是可以带着建基于悠远历史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体认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
于是,我们更需要中国史学家探求历史的真实,亲切自然地呈现史学成果,来满足大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中国史领域新一代领军学者怀着敬意与温情,重建中国历史进程,呈现了这套中国通史读本。我们这些21世纪的中国人,正需要这样一套扎实亲切、兼收并蓄的通史,来全面了解自己身上承载的家国历史。
【反映学术和社会演进现状的中国史,靠前史学界中坚力量的诚意力作】
“新编中国史”是少有的当代中国学者联合撰写的中国通史,王子今、王小甫、游彪、张帆等靠前史学界中坚力量倾力襄助。在他们看来,重新创建整个中国史叙述的结构框架,写出一套反映学术和社会演进现状的中国史,是整整一代学人的责任。融会吸收靠前外已有的诸多研究成果,反映迄今为止中国史研究的新进展,向社会大众提供关于中国史的全面和正确的知识是“新编中国史”首先追求的目标。
【传统中国史学学风与现代世界眼光相结合】
“新编中国史”各卷著者均为中国史领域的领军学者。这一批中国历史学人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封闭与开放,他们的学术训练扎根于中国传统史学,又吸收了欧美史学的问题意识。传统史学的史料工夫,使他们的研究细密扎实,文字沉静内敛,句句以史为据;欧洲史学的学风、方法和论点,则让他们不拘泥于特定史观,具备世界眼光。二者结合,为我们呈现出一套严谨扎实而有新思创见的中国通史。
【用学界共识构建框架,融入学人观点以启发新知】
作为面向大众的通史著作,“新编中国史”建基于学界通识,凸显学术整体走向,尝试为读者提供认识中国的基本框架。同时,各卷著者亦在书中融入相对独立的学术观点和前沿视角,以期与读者一同读史知新。
?《宋史: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打破传统史书叙事框架,引入宋史研究新议题,由统治之术入手探究宋代文强武弱的根源,描绘宋人生活图景,展现宋朝积弱形象之外昌盛发达的一面。
【展现中国历史的宏大与精微,呈现中华文明的全景画卷】
朝代更迭,政治兴衰,这是历史的大走向;日用常行、思想情感,这是历史的动人细节。“新编中国史”各卷作者既留意中国传统王朝社会的周流演变,通过各个朝代的政治发展把握宏大的历史脉络,又不忘关注衣食住行、民间礼俗、精神气象等历史的细微之处,展现出一幅中国历史鲜活的全景图。
【一套面向社会大众、雅俗共赏、人人爱读的通史著述】
“新编中国史”意在为大众提供全面、有据的历史知识,因而行文严谨却不刻板,文字晓畅,娓娓道来。丛书还特别设计了“人物小传”“历史术语解说”等栏目,对于一般读者也有辅助之功。无论是希望建立历史认知的年少者,想更深洞察历史的年壮者,还是愿意温故知新的年长者,这套通史都能有所助益。
【两岸合作,历时10年,精心打造21世纪中国史新典范】
“新编中国史”由台湾三民书局组稿,从成稿刊行,到修订编校,直至中信出版社大陆版问世,历时10年有余,凝结两岸学人、出版人心血,代表两岸文化交流成果。两岸面向未来,共同书写历史,竭力打造属于21世纪中国人的国史新典范。
【设计精美,制作考究,典藏之选】
“新编中国史”全套以精装呈现,装帧设计精美考究,各卷封面中融入了不同时代的精神气象,体现传统中国的美学底蕴,相当适合个人和家庭典藏。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两宋积贫积弱,已无汉唐雄风。史学家陈寅恪却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宋朝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但这绝非宋朝的全貌。文治的昌盛与武功的弱势是它的一体两面。其文化之昌明、思想之繁荣、经济之发达.直迈汉唐,远超后侪,甚至被西方汉学家称为中国历目前“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现代的拂晓时辰”。游彪著的《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精)》突破传统断代史著述的结构束缚,匠心独运,带领我们发现更丰富、更多元、更与众不同的崭新宋史。
作者简介
游彪,1965年出生,四川省简阳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现在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辽、宋、西夏、金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宋代兵制、佛教寺院经济、政治制度、宋儒与佛教的关系等领域。著作有《宋代荫补制度研究》《宋代寺院经济史稿》《宋代特殊群体研究》《中国民俗史(宋辽金元卷)》,主要论文有70余篇。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两宋政局之演进
第一节 北宋政局的走向
第二节 南宋政局的脉络
第二章 祖宗家法与传统国策
第一节 齐家之道
第二节 治国之策
第三章 北宋的社会变革运动
第一节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第二节 熙丰变法
第四章 宋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
第三节 监察制度
第四节 军事制度
第五章 法制体系
第一节 宋代法律的历史地位及特点
第二节 法律形式
第三节 司法机构
第四节 诉讼审判制度
第五节 法律在宋代社会中的地位
第六章 社会经济
第一节 经济制度与政策
第二节 部门经济
第三节 区域经济
第七章 国计民生与货币金融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第二节 财政收入
第三节 财政支出
第四节 货币制度
第五节 信用业与金融业
第八章 繁荣的城镇与城市化进程
第一节 城市与行政中心
第二节 以都城为代表的城市经济与文化
第三节 宋代的城市化进程
第九章 宋代的社会结构
第一节 特权阶层
第二节 非特权阶层
第十章 宋人的社会生活及习俗
第一节 婚丧嫁娶
第二节 宋人的衣食住行
第三节 宋代的民间信仰
第十一章 教育与科举
第一节 官学的渐次普及与发展
第二节 私人教育
第三节 书院教育
第四节 科举考试
第十二章 文化的昌盛
第一节 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第二节 宋代的诗
第三节 宋代的词
第四节 宋代的散文
第五节 宋代的史学
第六节 宋代哲学
第七节 宋代艺术
第八节 宋代科技
第十三章 宋朝与周边民族
第一节 宋辽关系
第二节 宋夏关系
第三节 宋金关系
第四节 宋蒙关系
第五节 宋朝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
第十四章 宋朝与世界各国的交往
第一节 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
第二节 宋朝与东亚诸国的交往
第三节 宋朝与东南亚和南亚的交往
第四节 宋朝与阿拉伯世界和非洲诸国的交往
附录
大事年表
帝系表
注释
参考书目
摘要
靠前节 北宋政局的走向
从赵匡胤建立宋朝至赵佶、赵桓二帝为女真人俘虏,北宋历经九朝,计一百六十七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包括太祖、太宗两朝,这一时期,以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为首的宋朝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稳定新政权。宋初,北方有强大的辽朝和在其卵翼下的北汉政权,南方有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等割据一方的藩镇政权。同时,在统治集团内部,各地依然存在手握重兵的武将。面对这种局面,宋太祖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即先集中兵力消灭南方诸国,然后挥师北上收复燕云地区。经过长期努力,至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亲率大军围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被迫投降,基本上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两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在消灭各割据政权的同时,宋太祖又二度以“杯酒释兵权”的手段收回了石守信、王审琦、符彦卿、张令铎等重臣的兵权。为了削弱节度使的行政权力,朝廷派遣文臣出任知州、知县,这一制度逐渐推广后,至宋太宗时期,各地方行政长官基本上换成了文官。在财权方面,宋太祖派人出任诸道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运输到都城汴京或朝廷指定的地方,将此前节度使以各种名目截留的财物一律收归中央。
在统一南方的过程中,宋太祖对辽朝采取了防御政策。宋太宗灭北汉后,不顾群臣反对,乘胜进军燕京(今北京市),企图一举收复被石敬瑭割让给辽朝的燕云地区。战争初始,宋军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仓促出兵,准备不足,很快便在高梁河(今北京市西直门一带)为辽朝大将耶律休哥打败。辽景宗去世,新君甫立。雍熙三年(986),宋朝再次派三路大军进攻辽朝。东路由曹彬率领,出雄州(今河北雄县),准备攻涿州(今河北涿州市)北上;中路由田重进率领出飞狐关(今河北涞源境内),进攻蔚县(今河北蔚县);西路军由潘美、杨业率领出雁门关(今山西代县境内)。随着东路军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为辽军所败,西、中路军被迫撤兵。杨业在撤军过程中由于未能得到潘美的支持,在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东北)被俘,绝食三日而死。此后,宋朝对辽朝由主动进攻转为消极防御。
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朝可视为北宋中期。从雍熙北伐失败后,辽朝对宋朝步步紧逼,不断派兵在边境挑衅,给宋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景德元年(1004),辽朝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直趋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劝谏下率兵亲征,双方在澶州城下相持一段时间后议和,这就是“澶渊之盟”(参见本书第502―505页)。此后宋辽之间大致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
外患告一段落后,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寇准与极受真宗宠爱的王钦若等人明争暗斗,结果寇准被罢去宰相之职。在王钦若等人的怂恿下,宋真宗东封泰山,西祀汾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至真宗统治晚期,由于其病情恶化,几乎无力处理政务。于是,朝中官员分成两派进行着激烈的政治斗争:一派以宰相寇准为首,包括李迪、王曾、杨亿以及宦官周怀政等;一派以刘皇后、丁谓为首,主要有曹利用、钱惟演等。很后,寇准被排挤出朝廷,丁谓也很快被贬。王曾出任宰相,而朝政几乎由刘皇后把持。
乾兴元年(1022),仁宗继位,刘太后垂帘听政。宋朝的内忧外患日渐严重,统治集团面临危机四伏的局面。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要求他们陈述当世急务,以求“兴致太平”。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认为,当时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应该裁汰老弱、病患、贪腐无能的官员,提拔并重用那些德才兼备之人。范仲淹等人在仁宗的支持下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弊端的政策,这就是“庆历新政”(见本书第50―56页)。然而,由于新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特权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以章得象、夏竦、王拱辰等为首的反对派攻击范仲淹等人为朋党,这无疑触犯了宋朝开国以来防范臣僚结党的祖宗家法。庆历五年(1045)初,范仲淹及支持新政的欧阳修、蔡襄、余靖等被贬出朝,新政宣告失败。
宋仁宗时期,宝元元年(1038)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其经济、军事实力得以大大增强。自康定元年(1040)以后,宋夏之间战事不断。宋朝虽然在西北边境驻扎数十万军队,但前线统兵将领直接听命于朝廷,作战时互不联络,互不支持,因而很难集中优势兵力抵御西夏的进攻。三川口(今陕西延安市西北)之战、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城北)之战、定川寨(今宁夏固原市西北)之战(参见本书第513―514页),宋军大将刘平、石元孙被俘,任福、葛怀敏等战死,宋方损失极为惨重。西夏虽然在战场上取胜,但由于双方贸易中断,西夏人靠前缺乏茶等日常生活用品,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在这种情况下,宋夏双方议和。
嘉?八年(1063)仁宗去世,但无子嗣。继承皇位的宋英宗赵曙是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之孙、濮安懿王赵允让之子,他是宋朝历目前靠前位以宗室子弟身份成为皇帝的。正因为如此,英宗继位之初,便出现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由于英宗体弱多病,暂时只能由曹太后垂帘听政。然而,曹太后与赵曙非亲生母子,因而二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为了国家大局,辅佐重臣韩琦、司马光、欧阳修等人在两宫之间做了大量协调工作。至治平元年(1064)四月底,英宗正式亲政。不久,有关英宗生父名分问题在朝廷内外引发了一场持续十八个月的大论战,以司马光、王?为代表的一派官员认为英宗应尊其生父濮安懿王为皇伯,而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少数派坚持称皇考。这就是北宋历目前有名的“濮议”。“濮议之争”表面上是礼仪之争,实际则是太后与皇帝之间争夺知名品牌权,这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反映。
英宗英年早逝,其长子赵顼继位,是为神宗。此时,宋朝统治已逾百年,宋初以来诸多政策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官场腐败盛行,财政危机日趋严重,辽朝、西夏的威胁尚未解除,百姓生活越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宋神宗立志革新,熙宁元年(1068)四月,王安石入京。在他的辅佐下,宋朝开始了一场两宋历目前少见的变法运动,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新措施,以达成富国强兵的目的。然而,新法实施过程中,遭到了以司马光、韩琦、文彦博、富弼为首的官员坚决反对,几乎每项改革政策的推出,都无例外地招致他们的阻挠和反对。在变法与反变法的激荡中,神宗君臣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挑战,尽管出现了各种反复,但新法很终还是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下得以逐步推进。
P2-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