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俄资源富集区发展模式对比研究:以甘肃省和伊尔库茨克州为例

中俄资源富集区发展模式对比研究:以甘肃省和伊尔库茨克州为例

  • 字数: 200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万永坤
  • 出版日期: 2017-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417993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共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及选择甘肃和伊尔库茨克作为研究对象的依据及意义。第二章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发展模式综述。详细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对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理论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源经济学以及新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特别突出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互相作用,指出了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三章甘肃省与伊尔库茨克州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现状对比。第四章甘肃省与伊尔库茨克州区域发展模式对比。通过描述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给出了自然资源无限供给、有限供给、级差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路径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约束模型,以两国省(州)际层面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对当前自然资源约束程度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资源诅咒”是由于自然资源禀赋通过内生的要素流动、外生的制度安排及由于科技能力下降所产生的空洞效应等三种渠道制约了区域经济增长,丰裕的自然资源所引致的制造业衰退和不合理或缺乏监督的资源产权制度是其中的关键,所以弱化自然资源约束的关键必须以改变内生要素流动和外生制度安排;而市场经济绩效、区位条件以及社会基础的差异等又是造成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第五章资源约束下甘肃省与伊尔库茨克州区域发展模式选择。运用Romer模型,从资源约束的角度分析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资源存量约束和结构约束下区域发展机制,对资源富集区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不同尺度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第六章甘肃省与伊尔库茨克州区域发展与合作对策。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状况、人口与劳动力量、资金状况、表示技术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策环境和与其他区域的互动关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
作者简介
万永坤,男,副教授,甘肃省正宁县人,1973年出生,汉族,民建会员,现为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1994年、2008年、2013年先后在北方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先后在《资源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采购实务》等: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研究课题1O多项。曾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商务部“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优秀奖和民建甘肃省委2009年优秀调研奖等多项奖励。多次去俄罗斯就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和考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