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初等教育德育论

初等教育德育论

  • 字数: 29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沈嘉祺 著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571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丛书”之一,读者对象为从事初等教育学研究与教学的相关人员。其主要内容是初等教育阶段儿童道德的发展规律、初等教育阶段德育的基本原理、初等教育阶段德育的基本手段、初等教育阶段德育的国际比较,等等。
作者简介
沈嘉祺,女,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初教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德育。长期从事于教师教育,在培养小学教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编教材有《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小学教育实践手册》、《小学班队管理》等。
目录
第一章人性假设与道德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人性假设与道德教育研究的关系
第二节道德教育研究中人性假设的几种研究范式
一、善与恶
二、理性与非理性
三、普遍性与特殊性
四、主动与受动
第三节人性假设与道德教育研究方法论合理性的确定
一、人的未定性
二、二元对立思维如何走向通融
三、实然与应然
第四节道德教育研究中的科学精神
一、科学精神
二、道德研究中科学精神的失落意味着道德走向虚无
三、道德教育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特点
第二章情感与儿童的道德发展
第一节情感地位的争执及根源
一、情感作为肉体的精神的价值质疑
二、认知对情感地位的挑战
第二节情感的发生过程和心理机制的主要学说
一、身体行为驱动说
二、脑神经驱动说
三、认知评价驱动说
四、环境一生理一认知驱动说
第三节导致情感认识困境的方法论思考
一、情感研究中的语言逻辑范畴的误解
二、情感研究中的简单思维方式的蒙蔽
第四节道德情感的再认识
一、感觉与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
三、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
第五节道德情感在儿童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一、道德情感是个体采取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力
二、道德情感影响个体道德认知的选择
三、道德情感促使个体情感内容出现泛化
第三章儿童道德发展的原动力一一自爱
第一节休漠法则对规范确立的启示
第二节道德教育必须正视人的自爱本能
一、“我”的存在是“我”的一切行为发生的前提
二、“自爱”的忽略与身心分离的二元思维模式
三、新旧道德在处理“自爱”阴影上的分歧
第三节自爱与他爱的关系
一、自爱是爱己与爱人的立足点
二、他爱是一种高层次的自爱
三、自爱的程度与层次之分
第四节道德教育的目标一一自爱与他爱的统一
第四章儿童早期经历与道德发展
第一节儿童早期经历与道德发展的关系
一、早期的情感学习影响着未来道德情感生成的能力
二、早期情感的“固着”现象影响了未来道德情感的生成
第二节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性情感
一、安全感
二、归属感
三、敬畏感
四、自尊感
第三节早期经历的“固着”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尊重人的基础性情感的需要
二、重视儿童早期情感培育
三、维护个体的心灵敏感度
第五章儿童的道德学习
第一节儿童道德学习的本质
一、道德学习是一种“应然”知识学习
二、道德学习是社会规范与自我道德统一的整合学习
第二节儿童道德学习的形态
一、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
二、亲历学习与旁观学习
第六章儿童生活与道德教育
第一节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道德冲突
一、价值观念的冲突使儿童社会性认知产生迷茫
二、激烈的学业竞争使儿童社会化人格发生危机
三、家庭教育重点的错位使儿童社会化进程受阻
第二节隐性教育对德育外延的质疑
一、隐性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二、隐性教育的运作机制
三、隐性教育的启示
第三节生活化德育与德育化生活
一、“德育回归生活”的两种形态
二、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的辨析
第七章道德教育中的情境辨析
第一节道德教育中两类容易交叉混淆的情境
一、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
二、“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
第二节道德情境与情感反应
一、直人式情感反应
二、移人式情感反应
三、移情与移人式情感反应
四、两类情感反应的不同意义
五、不同道德情境中的情感反应
六、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错位对道德移情的影响
第三节学校道德教育场域中的真实与虚拟
一、教育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差距
二、虚拟情境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挑战
三、旁观者情境的道德教育意义
四、虚拟向真实转化一一德育回归生活
第八章道德教育中的符号选择
第一节个体符号系统对道德情感理解的影响
一、人是符号的动物
二、相同情境下的符号不同解读
第二节道德情感培育要重视情感符号的运用
一、情感培育中的语言符号倾向
二、情感符号的涵义
三、情感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功能辨析
第三节道德情感培育中符号的转换
第九章道德教育中的奖惩运用
第一节奖惩教育的理念及其机制
一、激励教育与约束教育
二、奖惩教育的运作机制
三、刺激物与奖惩教育
第二节激励教育与奖励表扬
一、奖励与表扬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二、儿童获取奖励的动机与其道德发展的关系
三、有效奖励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约束教育与惩罚批评
一、惩罚的作用及负效应
二、惩罚运用的范围
三、惩罚的有效性
四、运用惩罚的注意事项
第十章教师道德情感素养与道德教育
第一节教师道德情感素养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一、教师情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动力
二、教师情感是学生情感学习的榜样
三、教师情感是传递道德规范的载体
第二节道德教育中教师情感运作的特点
一、无意识性
二、直觉性
三、感染性
第三节道德教育中教师**的情感能力素养
一、移情能力
二、表情能力
第四节教师教育爱的生成
一、“无私奉献”对教师教育爱的影响
二、职业倦怠对教师教育爱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