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石油和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为了满足能源和矿产的需求,各国的开采从陆地走向了海洋。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勘探公司就已经在墨西哥湾和加利福尼亚的浅水区域寻找油气资源(Sheriff and Geldart,1995)。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个海上地震队,由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及石油工业部组成,并在渤海湾进行了海上人工地震勘探方法的技术试验,1964年我国在渤海建成了**个海洋油气平台,并于1967年建成了**个海上油田。为了推动海上勘探的发展,勘察队很快由浅水区扩展到了深水区,进而发展了在科考船上获取地震剖面的方法(吴时国和喻普之,2015)。海上勘探技术由原来的单一二维地震勘探发展到三维地震勘探,再到现在的重磁电震综合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目前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热导率测量的理论基础是从瞬间热脉冲由无限长圆柱形金属探针进入无限大介质的传导理论上发展起来的(Herzen,1959;Lewis et al.,1993)。该理论认为,当探针温度、沉积物样品温度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时,热脉冲使探针温度升高,从而高于环境温度,在热脉冲过后的一定时间内,探针内部温变过程T(t)由下式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