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机遇,正加速向多网共存和业务融合方向发展。在传统信息理论的指导下,蜂窝移动通信网、广播网、移动互联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传感网等各类无线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形成了多网共存的“通信战国时代”[1]。随着无线技术的进步以及整个市场的大规模扩大,无线网络行业所依赖的工业产品、传输线路、终端设备、通信网络的核心系统、动力系统以及网络中心、基站等随之快速增加。由于不断升级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扩展和呈指数级增长的网络流量,无线网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明显,特别是对能源的需求和环境的污染,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根据文献[2]和文献[3],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产生的CO2排放量约占整个人类社会总排放量的2%~4%,近似相当于全年汽车CO2排放量的1/4,且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将从2002年的5.3亿t增长到2020年的14.3亿t。而无线通信系统作为ICT的重要领域之一,碳排放量始终占据着很大比例,预计将从2002年的42%增长到2020年的51%[4]。
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统计数据和全球电子可持续性倡议组织(Global e-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GeSI)的预测报告《Smart2020:实现信息时代的低碳经济》,全球ICT产业在2007年的碳排放量为8.3亿t,到2020年预计将增至14亿t。其中,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和终端设备(包括手机、无线路由器和机顶盒等)在产业总能耗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5%、43%和12%[6]。国际电信联盟在2011年发表了M.2243报告,指出2015年的数据业务流量是2010年的30倍,而2015~2020年数据业务量更将显示出指数级增长[7]。图1-1所示为2013~2017全球无线通信资本支出情况。
由于用户的流动性等因素,蜂窝网络中的流量负载在空间和时间上有明显的波动,这会导致部分基站处于高负荷状态而另一部分处于低负荷状态的情况。因此,静态的基站部署在流量波动的情况下效率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在基于微蜂窝和微微蜂窝等网络中。采用合理的睡眠节电模式周期性地关断系统部分模块能有效降低系统能耗[14]。伴随着LTE(long term evolution)发展出的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技术,通过添加网络管理和智能系统使网络能够优化配置和自我修复,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灵活性[15]。文献[16]提出一个相似但更灵活的概念“蜂窝缩放(cell zooming)”。基站可以根据网络或流量情况调整单元格大小来达到平衡流量负载,同时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无法缩放的细胞甚至可以进入睡眠模式,以减少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