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俄罗斯心灵"的历程

  • 字数: 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马强 著
  • 出版日期: 2017-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837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俄罗斯心灵”的历程:俄罗斯黑土区社会生活的民族志》以“俄罗斯心灵”为核心,在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宏观视野下,将俄罗斯中央黑土区一个村庄的社会与文化变迁作为叙述主线,展示近代以来的俄罗斯社会变迁与社会重建的风貌。作者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以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俄罗斯社会生活及其变迁,不啻为中国社科界俄罗斯研究中的一次开创性尝试和探索。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看到“俄罗斯心灵”并非是刻板和固化的,而是实践性的,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本书通过社会主体对“俄罗斯心灵”意义的文化生产与再生产来审视近代以来俄罗斯社会变迁和转型,作者将其总结为“俄罗斯心灵的历程”,这是具有创新性的。
作者简介
马强,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助理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人类学、文化研究、俄罗斯社会与文化。2007年12月-2010年2月期间在俄罗斯中央黑土区城乡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
目录
“走进世界”丛书总序1
“走进世界·海外民族志大系”总序5
序言15
序幕1
绪论5
一、俄罗斯人的心灵观念5
二、“俄罗斯心灵”10
三、“俄罗斯心灵”与国民性17
四、“俄罗斯心灵”与社会转型21
五、“后社会主义”民族志书写28
第一章走进田野:“俄罗斯心灵”的追寻37
第一节在俄罗斯的田野上38
一、田野上的漂泊39
二、陷入田野43
三、田野再出发45
第二节莫斯科印象50
一、莫斯科城:善于记忆的城市50
二、莫斯科人:享受有品位的生活55
第三节城乡之间的达恰62
一、顿河边的达恰区63
二、达恰边的村庄70
三、作为达恰的村庄77
第四节黑土区腹地的塞硕夫卡81
一、“木”的塞硕夫卡82
二、塞硕夫卡的乡村味道87
三、塞硕夫卡的现代生活91
四、一个村庄的两个中心93
第二章集体化之前的黑土区乡村:“俄罗斯心灵”的表达97
第一节小乡村的大历史98
第二节俄罗斯木屋:传统时代俄罗斯家庭素描105
第三节东正教日历:农耕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节奏113
一、冬季的圣诞节节期114
二、谢肉节及迎春的节期116
三、复活节及春天的节期118
四、圣三主日和夏天的节期120
五、秋天的节期123
第四节俄国农民生产生活组织形式和劳动价值观125
一、家庭-村社:俄国农民生产生活的共同体126
二、俄国农民的劳动价值观130
第三章步入社会主义时代:“俄罗斯心灵”的继替139
第一节集体化运动140
一、集体化运动前夜140
二、塞村的集体化运动144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153
一、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从宗法农民到社会主义
劳动者154
二、树立典型:女拖拉机手季玛硕娃165
第三节集体农庄时代的生产生活174
一、集体农庄内的劳动生产174
二、辉煌时代:记忆中的集体农庄生活181
第四章告别集体农庄:“俄罗斯心灵”的呼唤193
第一节集体农庄的解散194
一、集体农庄的危机195
二、“谁分走了蛋糕”
第二节后集体农庄时代的生计209
一、村里还有“集体农庄”209
二、农场主213
三、家庭副业217
四、城乡之间的候鸟222
第三节后集体农庄时代的生活225
一、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生活226
二、静静的村庄236
第四节乡村自治242
第五章教堂重建:“俄罗斯心灵”的回归249
第一节废弃的教堂250
第二节教堂重建255
一、公共生活的缺失257
二、塞村教堂的重建262
三、塞村教堂的公共空间266
第三节教会生活与信仰重建269
一、教堂礼拜270
二、信仰的重建278
三、东正教信仰与日常生活286
第四节“俄罗斯心灵”的回归291
一、“俄罗斯心灵”:社会认同的资源292
二、“俄罗斯心灵”:从民族身份到公民身份299
第六章“俄罗斯心灵”与文化实践309
第一节公共文化机构:构建共同的文化空间311
一、博物馆:共同记忆的塑造311
二、文化宫: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322
第二节社会变迁中的节庆体系329
一、传统节庆的复兴:延续与转化330
二、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的发明349
第三节新年枞树:文化再生产的符号371
结论385
一、社会转型再思考385
二、“俄罗斯心灵”的历程389
三、文化自觉与“俄罗斯心灵”393
尾声没有检票员的站台397
参考文献401
后记4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