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声色国音与性别研究

声色国音与性别研究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 作者: 魏萍 著;饶曙光,丁亚平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7-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60469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15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既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电影110周年和世界电影120周年。在中国电影110年的风雨历程中,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吸引公众的关注,而其周边学科的发展也成为电影发展的托举之力,让中国电影向前、向上发展。早在2005年,以中国电影百年为契机,中国电影史研究及写作一度成为“显学”,成为中国电影研究的一个独特的景观。专家学者们针对中国电影史著作薄弱、电影史研究方法单一等现象,以及已有电影史写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电影史料的准确性、电影史述的合理性以及电影史观的正确性都提出了质疑,探讨了写作新的电影史的可能性,并达成了共识,即应该像重写文学史那样,重新撰写中国电影的历史。在呼吁要重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众声中,“重写电影史”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口号,至今依然令人津津乐道。在此旗帜下,各种重修的或新编写的中国电影史一度层出不穷。据不接近统计,迄今为止出版的电影史著作总数已经达到了几十部。其中也不乏有些成果令人惊喜,给人以不少新的启迪。2015年,中国电影110周年,电影史的研究和写作已然进入一个更为理性和深入的阶段,然而,面对日益蓬勃的电影产业、更加久远和错综复杂的电影历史,我们该如何面对?之前提出的“重写”或“再写”是否依然是我们面对电影史研究和写作的思路?
作者简介
魏萍,哲学博士,2011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方向主要有电影文化史、电影理论与批评、性别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曲
一、声音与性别
二、白话与性别
第一章“有声的中国”,有色的性别:从白话文运动到国片运动中的声音与性别政治
第一节从白话文运动到国语运动
一、“国音”统一与声音的政治:胡适等现代知识分子的“国音”理论
二、精英话语VS.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三、精英话语VS.流行歌曲:黎锦晖的国音与乐音实践
第二节从国语运动到国片运动
一、“联华”与国片复兴运动
二、联华歌舞班与女明星的声色:电影杂志与“明星之声”
三、“声色联姻”的香艳肉感“软豆腐”
第二章声色国音中女性的“追求”:黎明晖的国音实践、声色表演和性别政治
第一节国语运动与性别表演
一、远去的倩影:国语运动与默片女明星
二、冉升的歌舞女明星:国语运动与黎家歌舞团
三、国语宣传与黎明晖的性别表演
第二节有声的中国,失声的女性:黎明晖在《压岁钱》中的声色表演
第三节从“失声”到“无声胜有声”:女性的声音与声音的政治性
第三章从“梵婀玲”到“二胡”:左翼声片的“大众语”白话歌曲、性别与表演政治
第一节“大众语”白话与大众音乐白话
一、“大众语”白话
二、大众音乐白话:“将音乐重新定义为歌曲”
第二节驳杂的左翼声片:软硬兼容的大众音乐白话
一、歌曲片段的声色再现
二、歌曲的音画再现与观众反应
三、全剧白话歌曲框架式的“软+硬”再现
第三节“软性电影”中的女性声色
第四节左翼声片中性别化的声音景观
第五节性别VS.政治:女性的主体声音与“大众语”白话的驳杂性
第四章魅影重重——《夜半歌声》中的声色、革命与性别
第一节革命话语与男性的“声”
第二节女性的“色”(身体)与革命
第三节“观看”引发的游移
第五章《天涯歌女》的“声”与“色”:国族论述、性别政治与华语电影的声音脉络
第一节苦情的歌女,想象家国的符码
第二节声色喧哗,家国的建构与解构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