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

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

  • 字数: 23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刚 著
  • 出版日期: 2017-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56325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刚编著的《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概述了西方六百多年音乐指挥艺术的发展脉络,将西方指挥艺术风格概括为客观再现型、主观表现型和主客观多元融合型。通过比较指挥家对作品的不同演绎进而分析他们指挥相同作品和不同作品的风格特色,尝试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发展的时间线索,探讨影响指挥风格类型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及指挥审美评价问题,富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研究价值。结语中对指挥艺术与人内在生命符号表征,以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指挥教学等领域也有开放式涉及。本书为学界如何分析总结西方指挥艺术,如何结合我们民族特性来发展我国指挥艺术及深厚指挥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有利于推动学界和音乐表演领域深入关注和思考指挥问题。
作者简介
李刚,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指挥专业硕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音乐表演艺术理论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指挥家学会会员、全国高师合唱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青联委员、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老舍研究会理事、中国音协管乐学会理事、中国管乐学会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海淀管乐学会会长、北京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多次指挥北京大学生管乐团在北京音乐厅等地举办专场音乐会,带领大学生管乐团和教师合唱团在全国及北京市比赛中获奖。多次担任北京大学生艺术节、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评委。近年来创作声乐作品百余首,并多次在比赛中获奖。在《人民音乐》《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08年应邀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讲授“指挥的魅力”专题讲座。2011年至今,分别在中央民族乐团民族音乐厅、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北京音乐厅、国家图书馆音乐厅、天津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地成功指挥“追梦红楼”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组曲专场音乐会,2013年《追梦红楼》荣获第九届中国金唱片奖。2012年成功指挥12场大型原创北京曲剧《歌唱》,该剧荣获北京市第七届文学艺术奖。2014年负责的课题“指挥专业三导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获首都师范大学很好教学成果奖,出版《指挥的魅力——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家们》《指挥家与指挥艺术》《管乐艺术》等专著及教材。2015年10月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向经典致敬”音乐纵横三人谈学术讲座。近年来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合唱指挥、管乐指挥等学术讲座与培训。2016年11月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靠前频道《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节目录制。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对比研究法
三、个案研究法
第一章 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的生成与确立
第一节 西方指挥艺术概述
一、19世纪之前的指挥
二、专业指挥的诞生
三、近代指挥的奠基人
第二节 自由、旋律与灵感——瓦格纳指挥学派
一、瓦格纳指挥学派的形成
二、瓦格纳指挥学派的艺术风格特色
三、门德尔松与瓦格纳之争
第三节 严肃、真实与质朴——德奥指挥学派
一、德奥指挥学派的形成和分类
二、德奥指挥学派代表人物
三、德奥指挥学派的影响
第二章 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
第一节 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概述
一、客观与主观及其关系的哲学意涵
二、现实主义对客观再现型指挥风格形成的影响
三、客观再现型指挥风格的艺术传承
四、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的特征
第二节 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的奠基人——托斯卡尼尼
一、影响托斯卡尼尼指挥风格的形成因素
二、从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看托斯卡尼尼对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的诠释
三、托斯卡尼尼指挥风格的影响
第三节 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代表人物案例研究
一、瓦尔特对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指挥诠释
二、穆蒂对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指挥诠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
第一节 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概述
一、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的内涵
二、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的特征
三、影响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第二节 主观表现指挥型风格的巨匠——富特文格勒
一、影响富特文格勒指挥风格的形成因素
二、托斯卡尼尼与富特文格勒之争
三、以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诠释富特文格勒的指挥风格
第三节 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代表人物案例研究
一、杨松斯对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指挥诠释
二、克莱伯对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指挥诠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客观多元融合型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
第一节 多元融合型指挥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一、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
二、政局激荡下的文艺交流
三、现代多元音乐风格的形成
四、主客观多元融合型指挥艺术风格的特点
第二节 多元融合型指挥艺术风格的伟大指挥家——卡拉扬
一、卡拉扬多元化指挥风格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二、从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看卡拉扬的指挥风格
第三节 多元融合型指挥艺术风格代表人物案例研究
一、阿巴多对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指挥诠释
二、小泽征尔对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的指挥诠释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种指挥艺术风格类型比较研究
第一节 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风格的比较——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卡拉扬三种指挥版本
一、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概要
二、三种指挥风格的不同处理
第二节 对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风格的比较——瓦尔特、克莱伯、阿巴多三种版本
一、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概要
二、三种指挥风格的不同处理
第三节 对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指挥风格对比——穆蒂、杨松斯、小泽征尔三种版本
一、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概要
二、三种指挥风格的不同处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的审美表现
第一节 现象学美学对指挥表演二度创作的理解
一、现象学与释义学理论对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诠释
二、指挥家尊重原作与二度创作的关系
三、指挥审美评价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不同维度
第二节 从现象学美学看主客观指挥风格的本质
一、自律与他律音乐哲学对主客观指挥风格形成的影响
二、现象学美学理论背景下的多元融合指挥风格
三、主观、客观以及多元融合指挥风格的本质
第三节 指挥动作和姿态的审美意象
一、指挥动作的符号体系
二、指挥风格与指挥动作的关系
三、指挥动作与姿态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