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

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

  • 字数: 45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干福熹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7-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78337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1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干福熹著的这本《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精)》基于干福熹院士及其带领的科技考古团队多年来性的、科学的无损分析研究,抢先发售探究了玉石的分类、成分及结构,以及中国古代玉器的材质和溯源,从而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科学研究数据;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各个时期古代玉器综合研究的结果;并介绍了古代玉石和玉器的中外交流与文化发展。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包括综论篇(古代玉文化、古代玉石、玉石和冰川、无损分析方法在古代玉石和玉器研究中的应用),古玉石篇(软玉类玉石、蛇纹石类玉石、绿松石和青金石、独山玉和翡翠、天然单氧化物宝石和多氧化物绿柱石类宝石的无损分析),古玉器篇(中国古代玉器的起源和玉石之路、良渚文化及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浙江良渚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玉器的质地和溯源科学研究、河南出土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玉器的科学研究、西辽河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玉器、古蜀国文化遗址出土玉器)。书后附录给出与本书研究有关的已发表论文汇总及靠前外软玉样品研究数据等,以提供客观的、基础的文化交流平台,供爱好者和相关人士参考。本书适合于靠前外从事文物和科技考古的人士、中国古代玉器收藏和爱好者、玉石学专业人员以及热爱中国光辉灿烂悠久玉文化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和收藏。
作者简介
干福熹,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光学和材料学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现任靠前玻璃协会考古专业委员会(TC-17)委员。我国光学和激光材料、非晶态物理以及光电子技术特别是光存储技术研究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关注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起源与发展。21世纪以来专门致力于中国古代玻璃和古代玉器的无损分析的科技考古研究。2001年荣获靠前玻璃界的大奖——靠前玻璃协会主席奖(终身成就奖)。
目录
第1篇综论
第1章古代玉文化
1.1中国的古代玉文化
1.2国外的古代玉文化
第2章古代玉石
2.1中国的古代玉石
2.2新西兰的古代玉石
2.3加拿大的古代玉石
第3章玉石和冰川
3.1中国昆仑山的玉石和冰川
3.2中国最北的冰川、最南的玉石和冰川
3.3加拿大的玉石和冰川
3.4新西兰的玉石和冰川
第4章无损分析方法在古代玉石和玉器研究中的应用
4.1×射线能谱分析
4.2光学能谱分析
4.3微量元素分析和同位素分析
第2篇古玉石
第5章软玉类玉石
5.1软玉的名称、结构和矿物相
5.2国内外软玉矿床的地理分布及地质环境
5.3软玉型玉石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
5.4软玉型玉石样品的微量元素成分
5.5新的物理分析方法的探索和应用
第6章蛇纹石类玉石
6.1蛇纹石的晶体结构、矿物相和成矿机理
6.2国内蛇纹石玉矿床的地理分布及地质环境
6.3国外蛇纹石玉矿床的地理分布
6.4无损分析和蛇纹石玉石的材质、溯源识别
第7章绿松石和青金石
7.1绿松石
7.2青金石
第8章独山玉和翡翠羹
8.1独山玉
8.2翡翠
第9章天然单氧化物宝石和多氧化物绿柱石类宝石的无损分析
9.1天然氧化物类宝石的无损分析方法和宝石样品的选用
9.2绿柱石类宝石无损分析的实验结果
9.3氧化铝类宝石无损分析的实验结果
9.4天然氧化物类宝石的识别和鉴定分析
第3篇古玉器
第10章中国古代玉器的起源和玉石之路
10.1中国最早的出土玉器
10.2中国西南方和南方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古代玉器
10.3玉石之路
第11章良渚文化及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11.1概述
11.2材料和品质
11.3种类和组合
11.4神像和信仰
第12章浙江良渚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玉器的质地和溯源科学研究
12.1概述
12.2出土遗址和试验用玉器标本简介
12.3测试方法
12.4实验结果
12.5讨论与结论
第13章河南出土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玉器的科学研究
13.1样品来源
13.2测试方法
13.3实验结果
13.4讨论与结论
第14章西辽河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玉器
14.1兴隆洼文化时期的玉器
14.2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
14.3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玉器
14.4赵宝沟文化和小河沿文化时期的玉器
第15章古蜀国文化遗址出土玉器
15.1古蜀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中期的玉器
15.2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器
15.3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
附录
附录1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已发表的古代玉石和玉器文章目录
附录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发表的与古代玉石和玉器有关的研究生论文
附录3国内外软玉样品及其主要成分和微量元素成分
后记——闯入中国古代玉器领域的科学研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