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经济的逻辑

市场经济的逻辑

  • 字数: 45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刘益 著
  • 出版日期: 2017-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41774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9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习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刘益著的《市场经济的逻辑》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为对象,以《资本论》为理论思维,并汲取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因素,阐述了一个市场经济的理论框架。全书是一个逻辑一致、前后统一的整体,但也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靠前部分:靠前~6章,大致对应于《资本论》靠前卷和第2卷(不包括社会总资本生产)的内容,即经典马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重要创新:从认可的比较优势原理出发合乎逻辑地阐释了等价交换理论,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这一基石;重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的关系;重新叙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二部分:第7~10章,大致对应于西方微观经济学,以及《资本论》第3卷的相关内容。重要创新:以《资本论》阐述的工厂内部分工原则批驳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即边际生产力论,在此基础上否定微观经济学,重建市场经济的竞争理论;破解了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转形问题。第三部分:靠前1~18章,大致对应于西方宏观经济学,以及《资本论》各卷的相关内容。重要创新: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从根本上否定西方宏观经济学,重建宏观经济分析理论。第四部分:靠前9章,大致对应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创新:区别私有制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市场经济;阐释公有资本的含义;解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争议问题。
作者简介
刘益,男,党员,1966年生,四川省南部县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四川西南科技大学工作,现为西南科技大学马思主义学院教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基础理论。已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出版数本专著。
目录
第1章等价交换
1.1分工与商品交换l
1.2比较优势原理
1.3市场机制
1.4等价交换
1.5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6社会必要劳动
第2章商品与货币
2.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2.2价值形式
2.3货币
2.4货币的五大职能
2.5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
2.6价值实现
2.7特殊商品
2.8商品拜物教
第3章工业化、资本与市场
3.1工业化
3.2工业化与城市化
3.3资本
3.4企业与公司
3.5市场规模
3.6资本的原始积累
3.7市场经济环流图
第4章价值增殖(一)
4.1货币转化为资本
4.2劳动力商品
4.3生产资料
4.4内部分工
4.5产能
第5章价值增殖(二)
5.1价值是怎样增殖的
5.2剩余劳动、剩余产品与剩余价值
5.3机器创造价值论
5.4劳动价值论的终结
5.5剩余价值生产
5.6创新与价值革命
5.7关于“剥削”
第6章资本运行
6.1资本循环
6.2资本周转
6.3生产成本
6.4利润率
6.5生产与投资
6.6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第7章需求
7.1消费选择理论
7.2必需品与奢侈品
7.3个人需求曲线
7.4行业需求曲线
7.5需求弹性
7.6消费者剩余
附录性价比相等——消费者均衡理论
第8章竞争(一)
8.1微观经济学的错误
8.2行业内的竞争
8.3企业成本结构图
8.4企业供给曲线
第9章竞争(二)
9.1行业供给曲线
9.2行业供给与需求
9.3行业间的竞争
9.4资本生产与商品价值
9.5过剩、竞争与行业发展
9.6农业
附录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10章现实中的竞争
10.1垄断的供需分析
10.2垄断的代价
10.3自然垄断
10.4垄断竞争
10.5寡头
10.6垄断与反垄断
附录博弈论
第ll章社会总资本生产
11.1孤岛生产的故事
11.2两部类生产模型
11.3剩余产品的价值实现
11.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第12章银行与货币
12.1生息资本与利息
12.2银行
12.3银行创造货币(一)
12.4银行创造货币(二)
12.5货币的需求
12.6物价指数
第13章就业与收入
13.1劳动力的需求
13.2劳动力的供给
13.3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13.4工资
13.5失业
13.6人口
13.7第三产业
13.8收入分配
第14章国内生产总值
14.1GDP的含义
14.2GDP基本方程式
14.3GDP环流图
14.4名义GDP与实际GDP
14.5没有计入GDP的东西
第15章经济增长(一)
15.1宏观经济学的错误
15.2关于长期增长
15.3简单增长模型
15.4基本增长模型
第16章经济增长(二)
16.1自然并0润率
16.2需求拉动增长
16.3工资的变化
16.4总成本的变化
16.5一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6.6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16.7通货膨胀及其后果
第17章宏观调控与经济增长
17.1柳欣方程式I
17.2柳欣方程式Ⅱ
17.3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17.4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各种情形
17.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动
17.6柳欣悖论
附录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第18章资本过剩
18.1资本过剩的含义
18.2过剩资本的出路
18.3虚拟资本(一)
18.4虚拟资本(二)
18.5虚拟经济(一)
18.6虚拟经济(二)
18.7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第19章公有资本
19.1从产品经济到市场经济
19.2公有制市场经济模型
19.3公有资本(一)
19.4公有资本(二)
19.5政府的经济职能
19.6多种所有制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