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征中的毛泽东及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长征中的毛泽东及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 字数: 29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273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军事上长期推行的极左路线,违背了红军的实际和革命的实际,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留革命火种,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举世瞩目的长征开始了。长征初期,博古、李德等依然坚持错误的军事路线,致使红军损失惨重。危急时刻,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为代表的党中央,坚决与错误军事指挥进行斗争,并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以一系列英明、果断的军事决策,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顺利北上,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目录
第一章长征由来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领导军民上演一幕幕“风卷红旗过大关”的精彩活剧后,却受到排挤,被迫养病东华山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王明,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操纵下,一步登天把持了中共中央大权,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也让毛泽东失去了发言权
周恩来坚持由毛泽东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强调“有泽东负责,可能指挥适宜”毛泽东掉入政治生涯低谷,自嘲说当时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
洋顾问在“独立房子”内“图上作业”,实行“乞丐与龙王比宝”的战法,导致北线连连失利
毛泽东领导的南线会昌“风景这边独好”博古、李德蛮干的结果是,不得不放弃毛泽东、朱德等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央苏区。红军只剩下长征一条路
第二章力挽狂澜
长征之初,“左”倾领导者只想把“家”搬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因此红军最初的转移行动被称作“西征”,并带走了苏区的“坛坛罐罐”
一向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布下口袋阵等着蒋介石的部队去钻的毛泽东,却眼睁睁地看着主力红军被引向蒋介石重兵把守的口袋,血染湘江
毛泽东力主改变部队战略方向,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他的建议第一次被接纳,红军在通道转兵西进
“三人团”成员之一的周恩来与错误军事路线决裂,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王稼祥是教条主义阵营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人,首先主张把李德、博古“轰下台”
张闻天毫不犹豫地支持王稼祥的提议
第三章伟大转折
在黔北重镇遵义城最豪华气派的柏公馆内,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一会议影响了此后中国革命的走向
周恩来在遵义会议上作副报告,他主动承担责任、勇于作自我批评的诚恳态度,博得大家的尊敬
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上作“反报告”,重炮轰击“左”倾军事路线
毛泽东为遵义会议定下的基调是,只谈军事,不谈政治
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关键的一票”
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毛泽东终于回来把舵了!”
第四章用兵如神
毛泽东指挥的第一仗——土城之战失利。博古说:“看起来,狭隘经验论指挥也不成。”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毛泽东决定一渡赤水,避敌锋芒避实就虚,攻其不备,二渡赤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共中央在鸭溪成立“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团长是周恩来,事实上的军事指挥者是毛泽东,周恩来实际上起着参谋长的作用
三渡赤水,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出敌不意,四渡赤水,奇返贵州
攻其必救,佯攻贵阳,逼蒋介石调出滇军
第五章绝处逢生
兵临昆明,滇军为红军让开北进通道
龙云献图,毛泽东巧定渡江捷径
会理会议,林彪挑战三人军事小组
蒋介石要让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在彝区,毛泽东号召红军把彝族同胞看成弟兄
在石达开的覆灭之地杀出一条血路
第六章惊涛骇浪
毛泽东和战士们手拉手征服雪山
柳暗花明,毛泽东提出“北上抗日”,川陕甘根据地
周恩来摆事实,讲道理,让张国焘表态同意“北上”
本着革命利益为重的精神,毛泽东主张让张国焘担任红军总政委,因为“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这是人事安排上的一着妙棋
王稼祥做张国焘的工作,从太阳落山一直谈到凌晨三点
周恩来积劳成疾,病中仍敦促部队执行夏洮战役计划
为北上抗日,毛泽东又下了一着险棋:横跨茫茫草地
张国焘威胁右路军掉头南下,毛泽东的对策是金蝉脱壳,脱离险境
“捆绑不成夫妻,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吧,以后他们自己会回来的!”
有人主张开除张国焘的党籍,毛泽东不同意,认为他还统率着几万军队,以后就不好见面了
第七章陕北安家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确定长征的目的地: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
红旗漫卷西风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