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水利科学与工程前沿

水利科学与工程前沿

  • 字数: 71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楚汉,王光谦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7-04-01
  • 商品条码: 97870305226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3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楚汉、王光谦主编的《水利科学与工程前沿》上、下册是在《水利科学与工程前沿》(科学出版社,2016)的基础上,进一步按各子学科分类以专题论文形式深入剖析《水利科学与工程前沿》的前沿科技问题。本书收录的66篇论文,汇集了对《水利科学与工程前沿》16个子学科重点前沿课题的评述、总结与创新研究成果,是《水利科学与工程前沿》的深化和补充。上述两部专著交相辉映,组成姐妹篇,全面深入反映“水利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关键前沿问题。
《水利科学与工程前沿前沿(下)》适合水利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管理专家、高等院校师生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阅读,是水利科技工作者了解学科前沿领域与重点研究方向近期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水利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引领性读物。
目录
第九篇工程水力学
明渠紊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的特征及相互作用
1引言
2相干结构研究手段
3明渠相干结构基本特征
4不同尺度相干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5明渠紊流相干结构统一模型
6研究展望
高坝泄洪水力学及消能特性
1引言
2泄洪安全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3泄洪安全的新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
4发展趋势
5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6结语
长距离输水渠道自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引言
2长距离输水渠道水力控制难题
3明渠自动控制研究概述
4明渠系统控制建模
5渠道控制算法
6渠道解耦控制
7控制参数整定
8冰期运行控制
9总结与展望
计算水动力学的现状和挑战
1引言
2有限差分法
3有限体积法
4边界单元法
5有限单元法
6SPH方法
7结语
第十篇水工建筑学
高混凝土坝抗震安全研究
1引言
2高坝抗震研究的主要进展
3当今面临的前沿科技问题
4结论与展望
高土石坝抗震研究进展
1引言
2高精度静动三轴仪研制
3筑坝材料动力变形特性及本构模型
4地震破坏机理及模型试验技术
5地震变形分析方法
6高土石坝—地基—库水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7高性能、精细化分析软件开发
8抗震设计方法及其有效加固措施
9展望
......
第十一篇水工混凝土
第十二篇岩石力学与工程
第十三篇土力学
第十四篇水力机械动力学
第十五篇水利工程管理
第十六篇水利移民工程
摘要
    第九篇 工程水力学

    导读 水流动力特性研究是工程水力学的基本内容,本篇系列论文首先系统阐述了明渠紊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的特征及相互作用;其次,针对我国高坝水电站工程**的发展态势,系统回顾了高坝水力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还研究了长距离输水渠道的自动控制,这对保障输水工程实时适量供水和安全运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计算水动力学在解决工程水力学问题方面已显示出很好能力和巨大潜力,相关论文系统总结了数值计算方法在工程水力学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明渠紊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的特征及相互作用

    李丹勋1,钟强1,陈启刚2,王兴奎1

    (1.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2.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明渠紊流中存在多尺度相干结构,对于泥沙等物质的输移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相干结构时空变化复杂,对其进行定量研究一直**困难。近年来,得益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本征正交分解技术(POD)的应用,对明渠紊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的基本特征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本文概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明渠紊流相干结构的统一模型,*后讨论了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明渠紊流;相干结构;横向涡;空间尺度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cale Coherent Structur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Open Channel Flow

    Danxun Li1,Qiang Zhong1,Qigang Chen2,Xingkui Wang1

    (1.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urg,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

    Abstract: Coherent structures of various spatial scal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open channel flows.These multi-scale struchures,while playing a notable role in sediment transport, are notoriously difficult to be quantified due to their fast evolution in both tune and space.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iques in flow measurement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and data analysis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has markedly further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n channel cohere structures in term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action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recent progret puts forward a unified model, and lists key topic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open channel turbulence; coherent structures, spanwise vortex, spatial scale

    1 引言

    流中存在不同尺度的有组织结构,一般将其统称为相干结构(coherent structures)。流体力学界对相干结构的定义却尚未取得接近一致(表1)。

    表1 不同研究者对紊流相干结构的定义

    虽然对相干结构的定义还无法达成统一,但一般认力相干结构具有如下特征。

    (1) 是一种可被理解/识别的基本流动结构,内部各点间的流动要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或组织性。

    (2) 发生过程具有典型的随机性,难以准确预测其出现的时空节点。

    (3) 在统计意义上,其形状和动力学参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 在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多尺度组合特征,随时均流动运移的距离远大于自身的特征尺度。

    (5) 在自然消亡或被人为破坏后,能够自发重新生成。

    流体力学界普遍认为,相干结构知名品牌了紊流的生成、维持及耗散等关键过程,并且与紊流的间歇性关系密切,因此研究相干结构的特征及其相互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干结构研究手段

    由于自由水面的存在,明渠紊流的数值求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研究明渠相干结构,很大程度上依赖试验观测与数据分析。

    2.1 试验观测技术

    早期多使用流动可视化技术,通过在流体中施放气泡、烟雾或染色剂等示踪物质来定性研究相干结构。高频率、高精度、全流场测速技术为定量研究相干结构提供了有力工具,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PIV)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更好地捕捉相干结构的时间演化过程,需要采用高频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性能良好的CMOS相机在百万像素分辨率下的帧频可达每秒5000帧以上)。目前,基于高功率连续激光光源的二维高频PIV已经得到普遍应用(Adrian and Westerweel,2010; Willert,2015)。由于明渠紊流具有明显的三维时变特征,因此研究相干结构*理想的测量技术为三维立体PIV。目前已提出立体粒子图像测速(SPIV、多平面粒子图像测速(MPPIV、扫描平面粒子图像测速(SPPIV、全息粒子图像测速(HPIV和层析粒子图像测速(TPIV等多种三维立体PIV实现途径(Westerweel et al.,2013;陈启刚,2014)。第四届PIV Challenge的整体情况表明,立体PIV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流体力学的热点之一(Kaehler et a1.,2016)。

    2.2 数据分析技术

    PIV的测量结果是时空离散的流场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提取相干结构,需要使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技术。经典的流场序列分析技术包括条件平均、锁相平均、相关分析、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等,近年来,紊流相干结构研究中备受重视的是本征正交分解(POD)和涡识别技术。

    POD*早应用于统计学的主成分分析。用于分析粒子图像测速数据,POD*大程度的特点是能根据紊流数据集的自身特性找到数据分解的“*优”正交基,即POD模态,并以少数几种模态来表征紊流的主要含能结构,给出模态与紊动能之间的关系。因此,POD**适合分析大尺度含能结构。对于明渠恒定均匀紊流而言,流场的前四阶模态均体现出大尺度相干结构特征(钟强,2014)。

    涡漩是明渠水流中重要的相干结构,由涡量高度集中的涡核及涡核周围的环形或螺旋形诱导流场组成。识别涡漩的经典方法包括封闭或旋转流线法、局部高值涡量区法及模式匹配法等。近年来,基于临界点理论的局部分析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以流场中速度梯度张量的特征量为指标,通过比较特征量的数值与给定阈值的大小来判断涡漩是否出现。目前,使用*普遍的特征量是表征涡漩旋转角速度的旋转强度。旋转强度法物理意义明确,能去除时均剪切的影响,**适合在明渠紊流研究中使用(Chen et al.,2015)。对于不可压缩三维流速场,ci具有理论解(Chen et al.,2014a)。值得指出的是,从三维流场得到的旋转强度值要大于从该三维流场中任意切面二维流场的旋转强度值,因此应用三维和二维流场提取的涡漩结构并不一致,但二维涡漩的半径可作为三维涡管收敛半径的近似值(陈槐,2015)。

    由于漩涡结构与时均流动的界限并不清晰,因此对涡漩的识别结果强烈依赖于阈值的选择。明渠紊流中,涡漩在垂向上存在较强的不均匀性,因此确定一个合理的阈值**困难。为简化涡漩提取,研究中常对当地涡漩旋转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可以在全流场中采用单一的固定阈值(Wu and Christensen,2006)。在明渠紊流中,正向涡漩的数目要大于逆向涡漩的数目,为保证对等提取,建议对正、逆向涡分别进行无量纲化处理(Chen et al.,2014b,2014C)。

    3 阴渠相干结构基本特征

    为表述方便,定义明渠紊流坐标系如下:x轴正向沿平均流速方向称为纵向,少轴垂直于床面向上称为垂向,z轴平行于床面并垂直于床面称为横向,正向定义符合右手定则。

    在床面附近,*早发现的相干结构是条带结构与猝发现象。条带结构的纵向平均长度约为1000Y*左右(y*=v/优水,y为水的运动黏滞系数,优水为摩阻流速),在输移的过程中逐渐抬升并突然振荡破碎,形成喷射和清扫。由于条带结构与猝发现象主要受壁面控制,因此明渠紊流床面附近占知名品牌地位的相干结构与其他壁面紊流相似。在主流区,明渠紊流中己发现了诸多相干现象,比如从黏性底层和缓冲区发展至外区的猝发、横向涡(Roussinova et al.,2010)和等动量区(Nezu and Sanjou, 2011)0在水面附近,明渠紊流中特殊的相干现象是泡漩,平均直径约为0.5办(办为水深),而平均间距为2办~3办。除泡漩外,在自由水面也发现了流速高低相间的成带现象,其宽度与水深同量级,长度可达10h~20h(Sukhodolov et al.,2011)。

    图1 按照流向尺度列出了明渠紊流中己观测到的相干现象(钟强,2014)。由图可知,明渠相干现象的尺度跨越了很大范围。以实验室中常见的中等雷诺数情况为例,*小的横向涡(砂平面内的涡漩)的尺度在毫米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