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

关于子女修身、养性、齐家的立世箴言,传统家教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既有生命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细腻感。
  • 字数: 14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梁启超 著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352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梁启超家书》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还是一位教育家,一位开明的父亲。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他们之所以能个个成才,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息息相关。梁启超在给子女的信中,字字珠玑,饱蘸慈父之爱和人生指导,本书从保留至今的400封家书中甄选200封有关梁启超的为父之道和家风家教的家书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中国近代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迪思想。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目录
卷一
与娴儿书人贵自立也
与娴儿书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
与娴儿书吾每遇有拂意事,辄思汝耳
与娴儿书每周受业时间万不须加增
与娴儿书名师不易得,岂可交臂失之
与娴儿书因所绘为名媛,故吾专为汝购之
与娴儿书吾每不适,则呼汝名聊以自慰
与娴儿书汝之精室,吾布置得极为满意
与娴儿姊弟书此间于旧历十八为祖父祝寿
与思顺、思成书极欲汝姊弟来一同游,能行否
与娴儿书吾虽不见,可想象得之
与娴儿书处忧患是人生幸事
与娴儿书终日孜孜,而无劳倦,斯亦忧患之赐也
与娴儿书此记无副本,宜宝存之
与娴儿书人生惟常常受苦乃不觉苦,不致为苦所窘
与娴儿书自此以往皆坦途,可勿念
与娴儿书汝辈学业,切宜勿荒
与思成、思永书以年幼姑勿责也
与娴儿书汝宜严加督责
与娴儿书作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
与思顺书既抵所向地,心当宁静
卷二
与娴儿书相去咫尺,恨不能一见也
与娴儿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与思顺书惟汝不在旁,美犹有憾耳
与娴儿书以久不得汝书,颇悬悬
与娴儿书吾将以此为终身事业,必能大有造于中国
与娴儿书聊书数行,慰汝远念耳
与娴儿书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
与娴儿书吾日来极感希哲有辞职之必要
与思顺书思成和徽音已有成言
与思顺书我想破戒饮一回,你答应不答应
与思顺书两个孩子真勇敢得可爱
与思顺书真顽皮得岂有此理
与思成书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
与思顺书这几日常常想我的思顺
与思顺书我和你母亲都有点着急了
与思成书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
与思顺书随意写几句告诉你
与思顺书前几天,天天记挂你打电
与思顺书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
与思顺书但我的孩子怕受不了那种炎热,我有点不愿意
与思顺书偷空写这两张纸给我的宝贝
与顺儿书赶回来过你的生日
与思顺、庄庄书你们走后,我狠寂寞
卷三
与顺儿书把他身体实在情形报告我,我才真放下心哩
与思顺、思成、思永、思庄书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想你们
与思顺书小乖乖你赶紧收好吧
与孩子们书这些话都是我切实受用的所在
与孩子们书你们若愿意,我便把他留下
与思顺书北戴河房子我实在爱他不过,已决定买了
与顺儿书我想你们听见一定喜欢,不过现在经济上吃点力罢了
与顺儿书我现在觉得有点苦,但我努力兼顾
与思顺书这种子弟之礼是要常常在意的
与思顺、思成、思永、思庄书汝等不必以我过劳为虑也
与思顺书万不可以自馁
与思顺、思成、思永、思庄书我实在哀痛之极、悔恨之极
与思顺、思成、思永、思庄书从此之后,你妈妈真音容永绝了
与孩子们书这才是我们忠厚家风哩
与思成书我从今以后,把他和思庄一样的看待
与思成书今天谁也料不到明天的事,只好随遇而安罢了
与孩子们书全家都变成美国风,实在有点讨厌
与孩子们书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与孩子们书永、庄两人当专作这种预备
与孩子们书我写这封信,是要你们知道我的快活顽皮样子
与顺儿书日来甚安好
与顺儿书既不能也不必着急,日子多着哩
卷四
与思顺书我这病绝不要紧,已经证明了
与思忠书吾病虽未痊愈,比前次确减轻
与大小孩子们书你们十二分放心罢
与孩子们书择交是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
与孩子们书想来你们姊弟五人正围着高谈阔论,不知多少快活哩
与孩子们书我看着狠喜欢,但也有点惦念
与孩子们书昨夜十二时半,你们又添一个小弟弟
与孩子们书你们大的都不在跟前,狠有点感寂寞
与孩子们书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
与思顺书你不安,我当然也不安
与孩子们书现在每日有相当的工作,我越发精神焕发了
与孩子们书我这几天忙得要命
与孩子们书你们那种活泼亲热样子,活现在纸上
与思永书怕你悬望,先草草回此数行
与孩子们书我实在想你们,想得狠
与孩子们书老白鼻每天总逗我笑几场
与思永书把中国考古学的常识弄丰富一点
与孩子们书现在将你们的生日照阳历都算出来
与孩子们书关于编这两部书,我要放许多心血在里头才能成
与孩子们书现在处这种困难境遇正是磨练身心好机会
与思顺书你们看着一定欢喜得连觉也睡不着
与孩子们书我生平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卷五
与孩子们书不是“得过且过”,却是“得做且做”
与孩子们书我若不把他做成,真是对国民不住,对自己不住
与孩子们书总是随遇而安,不必事前干着急
与孩子们书北京正是满地火药,待时而发
与孩子们书正在靠临帖来镇定自己
与顺儿书老白鼻平安,真谢天谢地
与庄庄书学自然科学的人,先得些社会科学常识,也是好事
与顺儿书请你们全权替我经营
与孩子们书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
与顺儿书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
与孩子们书我本身无特别危险
与孩子们书但我已领受你的孝心,一星期来已实行八九了
与顺儿书决俟秋凉后,乃着手工作
与顺儿书与我的性格太不相容了
与庄庄书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与孩子们书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与孩子们书要在起居饮食上调节,令其逐渐恢复平衡
与孩子们书独始终没有接到思成的,令我好生悬望
与孩子们书昨日又得加拿大一大堆信,高兴得我半夜睡不着
与孩子们书你们个个都是拿爹爹当宝贝,我是狠知道的
卷六
与孩子们书今将告庙文写寄,可由思成保藏之作纪念
与思顺书你几十年来常常给我精神上无限的安慰喜悦
与思成书这几天为你们聘礼,我精神上非常愉快
与顺儿书你的健康和我的幸福关系大着哩
与思成书我总要玉成你,才尽我的责任
与孩子们书趁今天过年时,和你们谈谈
与思成、徽音书你们结婚后,我有两件新希望
与思顺书你瞧着该怎么办便怎么办
与思顺书我生性爱管闲事,尤其是对于你们的事
与思成书不过我看见有机会不能放过,姑且替你预备着一条路罢了
与思顺书阖家争观,皆大欢喜
与思成书我颇不愿汝消磨于彼中,谅汝亦同此感想
与顺儿书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争气
与思成、徽音书用点心做去,可成为极有价值的作品
与思成书我觉得为你前途立身计,东北确比清华好
与思顺书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
与孩子们书和我们家的孩子像同一个模型铸出来
与思顺书我太爱替亲爱的人管闲事、担忧虑
与顺儿书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
与思成书再有余力不妨在交际上稍注意
附录北海谈话记
摘要
前 言
br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还是一位教育家,一位开明的父亲。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令娴),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之所以能个个成才,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息息相关。梁启超在给子女的信中,字字珠玑,饱蘸慈父之爱和人生指导。
br“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梁启超对孩子们的爱是发自肺腑的,情真意切,这样的表达在家书中随处可见,从他对孩子们的称呼中也可见
br一斑。对长女思顺,常亲切地称之“娴儿”“宝贝思顺”“顺儿”,小儿子思礼,常以“老白鼻”相称,对思宁以排行相称,呼为“六六”,甚至给思懿取外号“司马懿”。身为父亲,梁启超当然希望他们个个成才,但在孩子的健康与学习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他写信给孩子们,“汝必须顺承我意,若因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我对于思成身子常常放心不下”。他希望思庄学生物,“我狠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为哲学社会学之主要基础,极有趣而不须粗重的工作,于女孩子极为合宜”, 思庄不喜欢生物,没有接受父亲的建议,坚持学习文学,他并不强求,“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狠久,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用姊姊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br他不仅是位慈父,也是位严父。他关爱、呵护子女,也对其严格要求。他教育孩子们对生活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思庄英文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以自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我就怕因为徽音的境遇不好,把他牵动,忧伤憔悴是容易销磨人志气的(最怕是慢慢的磨)。即如目前因学费艰难,也足以磨人。但这是一时的现象,还不要紧,怕将来为日方长。我所忧虑者还不在物质上,全在精神上。我到底不深知徽音胸襟如何,若胸襟窄狭的人,一定抵当不住忧伤憔悴,影响到思成,便把我的思成毁了。你看不至如此吧!关于这一点,你要常常帮助着思成注意预防。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他深知熟读古籍的重要性,在思成、思永因车祸住院时,仍写信不忘交代两兄弟“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谙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荀子》则益善。”他还劝告思成,做学问不要专于一门, “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他还告诉几个孩子,做学问要保持无所为的精神,“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种种道理就是这样在“润物细无声”的书信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br梁启超就像一位勤恳的园丁,辛苦耕耘,浇灌心血,最终收获丰硕果实,子女个个成才,故梁启超的为父之道和家风家教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br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