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儿到北京城的垃圾堆上看放风筝去

明儿到北京城的垃圾堆上看放风筝去

  • 字数: 37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汪曾祺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7477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74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全面收录汪曾祺与在文坛师友的书信,我们可从中感受汪曾祺的真性情。 2. 一份的近代文坛史料,也是进一步解读、理解汪老及其作品的密码。 3. 收录诗歌、对联、剧本等作品,领略汪曾祺在小说、散文创作之外的成就,对汪曾祺的文学创作形成更全面认识。 4. 卷末附汪朗、汪明、汪朝合编的《汪曾祺年表》和《汪曾祺著作目录》(1949—1997)。 5. 卷首附汪曾祺珍贵照片及亲笔书画作品。
内容简介
这套《汪曾祺文存》是迄今为止搜罗很全也很精粹的汪曾祺先生文集,由资深学者梁由之先生主编,共6种。《明儿到北京城的垃圾堆上看放风筝去》收录汪曾祺先生一生中与不同人物的书信往来,他很重视的京剧剧本与诗歌作品等。汪曾祺先生与沈从文、巴金、黄裳、范用、萧珊、陆建华等众多名家的数百封书信往来,不仅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深入理解汪老和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当代文学史的史料。剧本与诗歌更是体现了汪曾祺先生在剧本与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有名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并开始文学创作。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说说唱唱》《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复出。短篇小说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异秉》《受戒》《大淖记事》《徙》等名作复活了现代汉语的鲜活和灵气。于散文和京剧现代戏亦有贡献。 著有《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晚翠文谈》等。
目录
前 记 关于汪曾祺 / 梁由之?Ⅰ 书 信 我不喜欢在作品里喊叫 致沈从文?003 致巴金?012 美国家书?014 致熙?071 致萧珊?104 致黄裳?106 致陆建华?124 致古剑?173 致彭匈?198 致崔道怡?205 致范用?208 致翁偶虹?212 致刘锡诚?214 致徐城北?218 致邓友梅?220 致汪家明?222 致江连农?225 致李国涛?230 致解志熙?232 致吴福辉?235 致弘征?237 致李辉?239 致刘子平?240 致金实秋?242 致陈午楼?245 致戎文凤?247 剧 本 喜乐挽歌纷纷乱,世间难测是人心 范进中举?251 沙家浜?302 大劈棺?370 诗 歌 杂 缀 我的故乡在高邮 早  春?413 旅  途?416 夏  天?423 回乡杂咏?425 我的家乡在高邮?432 江阴漫忆?446 豆  腐?448 读史杂咏?449 元  宵?451 偶  感?452 题丁聪画我?454 广西杂诗?455 川行杂诗?458 贺政道校友六十寿辰 兼宇称不守恒定律发现三十年?466 我为什么写作?467 昆明小街景?468 小茶馆?471 消  息?473 《井底引银瓶》?479 沈先生八十寿辰时作?482 张家口诗?483 戏柬斤澜?485 赠星云?486 赠赵本夫?487 题美人与猫图?488 六十七岁生日自寿?489 对 联 题高邮王氏纪念馆?490 题高邮文游台?491 题武侯祠?492 题云南武定正续禅寺?493 赠温州某少女?494 七十三岁生日自寿?495 挽张暖忻?496 释迦牟尼?497 附录 汪曾祺年表 / 汪朗、汪明、汪朝 编?556 汪曾祺著作目录(1949-1997)?573
摘要
    致沈从文 …… 有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他也没有告诉您。我说“你可以恋爱恋爱了”,(不是玩笑,正经,自然也不严肃得可怕,当一桩事。)他回答:“已经结婚了!”新妇是广东人。在恋爱的时候,他未来岳父曾把他关起来(岳父是广东小军阀),没有罪名,说他是日本人。(您大概再也没想到这么一个罪名,管您是多聪明的脑子!)等结了婚,自然又对他很好,很喜欢,于是给他找事,让他当税局主任!他只有离开他“老婆”,(他用一种很奇怪语气说这两个字,不嘲弄,也不世俗,真挚,而充满爱情,虽然有点不大经心,一个艺术家常有的不经意。)到福建集美学校教了一年书。去年冬天本想到杭州接张西压的手编《东南日报》艺术版,张跟报馆闹翻了,没有着落,于是到上海来,“穷”了半年。今天他到上海县的县立中学去了,他下学期在那边教书。一月五十万,不可想象!不过有个安定住处,离尘嚣较远,(也离那些什么“家”们远些)可以安心工作。他说他在上海远不比以前可以专心刻制。他想回凤凰,不声不响地刻几年。我直觉地不赞成他回去。一个人回到乡土,不知为什么就会霉下来,窄小,可笑,固执而自满,而且死一样的悲观起来。回去短时期是可以的,不能太久。——我自己也正跟那一点不大热切的回乡念头商量,我也有点疲倦了,但我总要自己还有勇气,在狗一样的生活上做出神仙一样的事。黄永玉不是那种少年得志便颠狂起来的人,帮忙世人认识他的天才吧。 (忽然想起来,萧乾也许舍不得送他一本版画集,我从多方面听说萧近年颇有点“市侩气”起来了。那就算了。反正也不太贵,十万元即可得一本。) 我曾说还要试写论黄永玉木刻的文章,但一时恐无从着手。而且我从未试过,没有把握。大师兄王逊似乎也(可)以给他引经据典的,举(居)高临下的,用一种奖掖后进的语气写一篇。(我希望他不太在语气上使人过不去。——一般人对王逊印象都如此,自然并不见得对所有人都如此,我知道的。)林徽因是否尚有兴趣执笔?她见得多,许多意见可给他帮助。费孝通呢?他至少可就文化史人类学观念写一点他一部分作品的读后感。老舍是决不会写的,他若写,必有可观,可惜。一多先生死了,不然他会用一种激越的侠情,用很重的字眼给他写一篇动人的叙记的,虽然很后大概要教导他“前进”。梁宗岱老了,不可能再“力量力量”的叫了。那么还有谁呢?李健吾世故,郑振铎、叶圣陶大概只会说出“线条遒劲,表现富战斗性”之类的空话来,那倒不如还是郭沫若来一首七言八句。那怎么办呢?自然没有人写也没有关系。等他印一本厚厚的集子,个人开个展览会时再说吧。——他说那些协会作家对他如何如何,我劝他不必在意,说他们合起来编一个什么年刊之类,如果不要你,你就一个人印一本,跟他们一样厚!看看有眼睛的人看哪一本。 您的一多先生传记开始了没有?我很想到北平来助理您做这个事。我可以抄抄弄弄,写一两个印象片段。我恨像吴晗那样的人谈“一多一多”! …… 早  春早  春 (五首) 彩  旗 当风的彩旗, 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 杏  花 杏花翻着碎碎的瓣子…… 仿佛有人拿了一桶花瓣撒在树上。 早  春 (新绿是朦胧的,飘浮在树杪, 接近不像是叶子……) 远树的绿色的呼吸。 黄  昏 青灰色的黄昏, 下班的时候。 暗绿的道旁的柏树, 银红的骑车女郎的帽子, 橘黄色的电车灯。 忽然路灯亮了, (像是轻轻地拍了拍手……) 空气里扩散着早春的湿润。 火  车 火车开过来了。 鲜洁,明亮。 刷洗得清清爽爽,好像闻 得到车厢里甘凉的空气。 这是餐车,窗纱整齐地挽着,每个窗口 放着一盆鲜花。火车是空的。 火车正在调进车站,去接纳去往各地的旅客。 火 车 开 过 去 了,突突突突,突突突突…… 火车喷出来的气是灰蓝色的,蓝得那样深,简直走不过一个人去; 但是,很快,在它经过你的面前的时候, 它映出早已是眼睛看不出来的夕阳的余光, 变成极其柔和的浅红色; 终于撕成一片一片白色的碎片, 正像正常的蒸汽的颜色, 翻卷着,疾速地消失在高空。 于是,天色暗下来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