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

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

  • 字数: 39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忻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787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基于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从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例切入,对比语料库中的正用例,通过中日语言比较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日语学习者基于母语经验认知的语义结构中的偏误特征,从新的角度找出偏误发生原因,同时,又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发现日中两语言的差异之处,力图对汉日对比语言学做出贡献。
内容简介
    《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基于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论述部分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主线,以各个具体的理论(原理)识解原理、如行为可供性原理、构式语法理论、礼貌原则、原型理论、认知方法论、界理论、图式理论等为理论依据,从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例切入,对比语料库中的正用例,通过中日语言比较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日语学习者基于母语经验认知的语义结构中的偏误特征,从新的角度找出偏误发生原因,同时,又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发现日中两语言的差异之处,力图对汉日对比语言学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王忻,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教授(三级)、千叶大学文学博士。专业方向:日语语言学。硕士生导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6)、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项目(06)、日本国政府靠前交流基金项目(04)各1项。
目录
章  绪论:从偏误—对比—认知说开去11.1引言21.2偏误—对比—认知31.2.1 偏误31.2.2 对比51.2.3 认知71.3认知—偏误91.3.1必要性101.3.2 可行性111.3.3 优越性111.4结语13第二章  「過ぎる」偏误与隐喻兼谈认知方法论152.1引言162.2第二语言习得时的“隐喻”172.3「過ぎる」和“过”的两种不同的语义结构192.3.1“过”的语义结构192.3.2「過ぎる」的语义结构212.3.3 中日两词原型词义深度分析222.3.3 “过”的①义项232.3.3「過ぎる」的①义项242.4结语25第三章  “态”范畴偏误与识解273.1引言283.2识解研究小议283.3态编码多余(无标→有标)使用的偏误313.3.1 被动表达313.3.2 使役(致使)表达333.3.3 可能表达353.4态编码缺失(有标→无标)使用的偏误373.4.1 授受动词373.4.2 第三者被动句383.5结语39第四章  方位表达偏误与“行为可供性”414.1引言424.2行为可供性理论424.3行为可供性与中国日语学习者「の中」的多余使用434.4行为可供性在汉语里的表现454.5导致行为可供性作用弱化的因素484.5.1 日语484.5.2 汉语504.6结语52第五章  惯用语偏误与构式语法555.1引言565.2惯用语与构式565.3偏误例及其分析595.3.1 构式间的误用—相同图式构式框架下的近义构式误用595.3.2 构式内的误用—相同构式里构式义、词汇义的误用 665.4结语70第六章   接续表达偏误与礼貌理论及其他736.1引言746.2接续助词「て(で)」、「ので」、「から」等746.3接续词「そして」、「それに」、「すると」等796.4其他接续问题826.4.1 接续形式的混用826.4.2 调整句子长短的接续问题856.5结语87第七章   与格偏误与原型理论897.1引言907.2先行研究及未尽之处917.2.1 辞书、语法参考书对与格助词「に」的语义定义917.2.2 森山新的系列论文(2006等)对与格助词「に」的探讨937.2.3 先行成果对解释上述偏误的乏力之处967.3与格助词「に」的语义结构967.4与格语义扩展机制下的非典型语义考察977.4.1 考察对象987.4.2 「に」格非典型语义事态认知模式 997.5连续统(continuum)1007.5.1 「を」至「に」的连续统1017.5.2 「が」至「に」的连续统1037.6汉日认知方式识解模式异同对与格偏误的影响1047.7结语105第八章  及物性表达偏误与及物性1098.1引言1108.2有关先行研究1108.2.1 Hopper & Thompson的10个指标1108.2.2 角田太作的两个侧面8个指标及其他1118.2.3 三上章的“能动词、所动词”说1128.2.4 中村涉(2004)对H&T(1980)的改良1128.2.5 袁毓林(2010)的配价(valence)理论1128.3本文对先行研究的继承与发展1128.3.1 关于检验及物性的指标1128.3.2 关于及物性的连续统问题1148.4中国日语学习者及物性的偏误及其及物性分析1148.4.1 を(に)型偏误1158.4.2 に(を)型偏误1218.5结语126第九章  再谈日语的及物性1299.1引言1309.2对欣文“引言”的质疑1309.2.1 对文章立论的价值的质疑1309.2.2 对注释的质疑1319.3对欣文“理论基础”的质疑1329.3.1 关于天野(1987)1329.3.2 关于角田(1991)1349.3.3 关于所谓“从事态、认知、动词、句子四个层面讨论     及物性”1349.3.4 “台球模式”等与及物性1379.4对欣文从事态和认知层面分析的质疑1379.5结语142第十章?「まで」、「までに」偏误与界理论14510.1引言14610.2先行研究14610.3まで、までに、にまで14910.4体15710.5结语162第十一章  格助词偏误与图式理论16511.1引言16611.2先行理论支撑综述16611.3引起学习者「が(に)」偏误的日中不同图式16811.3.1 日语的“作用”图式16811.3.2 汉语的“发生”图式17111.4引起学习者「を(に)」偏误的日中不同图式17211.4.1 日语的“转变他动”图式17311.4.2 汉语的“他动”图式17611.5引起学习者「まで/に(から)」偏误的日中不同图式17611.5.1 日语“离心型中心—边缘”图式17611.5.2 汉语“向心型中心—边缘”图式17911.6结语180第十二章  隐喻源域与新经验主义18312.1引言18412.2动物源域隐喻18512.2.1 汉日语中动物源域隐喻的动物频次及分析 18512.2.2 汉日同义动物源域隐喻惯用语对比18712.3身体源域隐喻18912.3.1 汉日语中身体源域隐喻的部位频次及分析18912.3.2 日语身体隐喻源域分析19112.4结语192第十三章  总结195汉语索引203日语索引207英语索引209附录: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语料库211说明212目录213后记34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