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语文不是语文书

语文不是语文书

  • 字数: 175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作者: 苏祖祥 著
  • 出版日期: 2017-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608711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语文不是语文书”,作者的这个说法并非故作惊人之语,前辈教育家早就有过类似的论断。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林语堂也说过:“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所做的工作,无非是尽力拓展语文的无限性,将有限的语文书带入无限的语文天地,从而找回因长期的知识点导向而丧失的语文灵魂,重新为语文教育定位。苏祖祥著的《语文不是语文书(精)》共分三辑,包含三个不同的版块:观察民国《国文百八课》与台湾《国文》,是在汉语的内部,探索典雅晓畅的国文路径;研究“美国语文”,是跃出了汉语,跨语言地比照出靠前语文、靠前教育的诸多不足;还有一些文章,则是从个体的生命成长、社会的制度建设、时代的精神状况等方面,反观语文与教育。作者试图为语文寻找坐标原点,从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中寻找语文的真谛。作者认为,语文实际上承担着寻找言说方式、探寻生命意义、追问存在理由、凸显个体尊严、形塑民族性格的重任,承担着为每一个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的责任,换言之,语文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言说体系。
内容简介
苏祖祥著的《语文不是语文书(精)》是一本试图为语文划定独立版图的语文学专著。作者将趣味性与学术性、可读性与思辨性融为一炉,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采用多方面的观察视角,却始终聚焦于语言文学。全书分为三辑:靠前辑“他山之石”运用诠释学理论,对《美国语文》的语言本质、历史框架、实用训练、逻辑体系、价值追求作出解读,并与人教版语文进行全面比较;第二辑“鉴往知来”对民国时期的《国文百八课》以及台湾地区的《国文》教材进行分析,指出语文是语言科学与文学艺术的融合;第三辑“教有所思”记录实践、解读经典、评析书事,尽得教书读书之乐。本书书名意在强调:语文的丰富性绝不是有限的课本所能涵盖,因此可以说,语文的真功夫在语文课本之外。
作者简介
苏祖祥,湖北省仙桃中学语文不错教师,仙桃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热爱阅读,希望一直把阅读当作一种需要;热爱教书,希望为未来社会培育更多具有独立人格和权利意识的公民;热爱思考,希望凭借思考的力量让自己变得聪明一点;热爱写作,希望把写作当作一个去掉伧俗之气、葆有自身元气的过程。在《新京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重庆时报》《书屋》《人民教育》《名作欣赏》《教师博览》《中华家教》等报刊发表文章若干,并有多篇文章被共识网、爱思想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目录
辑一 他山之石
何为语文?语文何为?
――《美国语文》观察之一
历史:为语文建立坐标
――《美国语文》观察之二
探险与逐富
――《美国语文》观察之三
度尽劫波与向死而在
――《美国语文》观察之四
诠释与文本同等重要
――《美国语文》观察之五
理解人类共同体经验的一个视角
――《美国语文》观察之六
辑二 鉴往知来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以《国文百八课》为例
植根于历史和本土之中的文学之花
――台湾《国文》掠影之一
固守文化本源,融入主流文明
――台湾《国文》掠影之二
杜甫诗歌的同心圆结构
――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为中心
《沙之书》的宗教情怀
语文如何走出不尴不尬的境地?
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学语文教材
以独立看待语文
辑三 教有所思
阅读是人的第二生命
――高三读书报告会
直心为德 同类为伦
真善美只能由真善美孕育
反观一个让孩子恐慌的年代
我们为何总拿高考作文寻开心?
为什么今天的汉语越来越猥琐?
谈论汉语猥琐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附录 一种执着,守护写作
后记 别求新声于异域
摘要
    很初知道苏祖祥大约是在李玉龙主持的“靠前线”网站。那时,《教师之友》消失不久,但一批散布天南海北、心存梦想的中小学教师已在李玉龙身边聚起来,他们当中除了2003年来过我家的范美忠、郭初阳、蔡朝阳、周仁爱、吕栋等,我有印象的包括当时还在重庆涪陵的魏勇,也包括湖北仙桃中学的两个语文老师,其中就有苏祖祥。这批老师大部分是70后,苏祖祥则是60后,比我还大几岁。
    靠前次见到他已经是2006年4月。胡发云的长篇小说《如焉》在武汉东湖开了一个特别的研讨会,许多非文学界的朋友与会,其中就有蔡朝阳和苏祖祥等中学教师,朝阳叫苏祖祥“老苏”。他之获邀是因他的评论《如焉:我们到哪里去?》很初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发表,引起了不少的关注。那是一次难得的盛会,丁东、崔卫平、艾晓明、邓晓芒、李工真、赵林、刘洪波等都在。我们外地去的住在东湖宾馆,正值春天,满眼绿色,处处有花,湖水浩荡,清风徐来,每当夜色四合,我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半夜才罢。
    朝阳说老苏2002年就有思想随笔发表于《书屋》杂志,也活跃在当时勃兴的网络论坛上,如天涯社区、凯迪社区,后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爱思想网、共识网等网站也刊发过他的文章,有思想随笔、文化和历史评论,也有时政评论、靠前评论,这在中学语文教师中很不简单。当时,我很想编一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简明世界文明史》,主要了解希腊、罗马、荷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文明进程,想邀请这批在靠前线任教的中学教师执笔,祖祥选了俄罗斯,并很快写出了一篇相关长文《十二月党人:掠过夜空的流星雨》。这个计划因多数人没有完成而流产,而他是其中写出了文章的两个人之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