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电子通信中的隐私权

电子通信中的隐私权

  • 字数: 37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西)布兰卡·R.瑞兹(Blanca R.Ruiz) 著;林喜芬 等 译
  • 出版日期: 2017-02-01
  • 商品条码: 97873131605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致力于研究电子通讯中的隐私权在三个不同的体制内是如何获得保护的,并系统研究了与电子通讯的隐私权保障相关的几乎所有问题。著作包括了七个部分。靠前部分涉及保护电子通讯秘密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考察了电子通讯秘密权的历史;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考察了电子通讯秘密权的保护对象,包括结构与范围;第六和第七部分研究了电子通讯秘密权的内容与主体。本书总体上跨越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两大学科,涉及欧洲和美国的比较法考察,可以说,无论是从体系上,还是学科上,还是从国别上,都是电子通讯的隐私权保障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林喜芬,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挂职).在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加州大学哈斯汀法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做访问学者。现兼任优选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上海市法社会学会秘书长等。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法社会学。曾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中英文刊物发表八十余篇论文,出版《转型语境的刑事司法错误》、《金融检察与金融刑法》等著作.获优选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很好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社很好成果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很受学生欢迎教师奖等荣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保护通信秘密的理由
导言
第一节隐私的概念
一、隐私概念初论
二、“隐私”和“公开”的界限
三、“公民”隐私和“政治”隐私
四、理解隐私的4个层面
五、隐私的定义
第二节保护隐私的原因
一、当代关注的隐私
二、人格权或“一般人格权(allgemeines Personlich.keitsrecht)”
第三节隐私及通信秘密的宪法保护
一、法律背景
二、概念特征
三、作为基本权利的通信秘密
第二章通信秘密权的历史
导言
第一节《欧洲人权公约》和德国
一、通信秘密作为宪法权利的背景
二、保护通信秘密的利益:作为表达自由消极面向的隐私
第二节美国
导言
一、第四修正案的历史背景
二、对第四修正案的司法解释
第三章通信秘密权的客体:权利的结构
导言
第一节基本权利的架构
一、基本权利的双层架构
二、建构基本权利的替代路径
第二节欧洲人权公约
导言
一、第8条规定权利积极面向的架构
二、消极面向中第8条权利的架构
第三节德国
导言
一、通信秘密权的架构
二、第10条第2款规定所含的例外属性
第四节美国
导言
一、第四修正案的架构:适用范围vS保护范围
二、合法搜查和扣押的例外属性
结论
第四章通信秘密权的客体:适用范围
导言
第一节《欧洲人权公约》
导言
一、……得到尊重的权利
二、“通信”
三、第8条和隐私权
第二节德国
导言
一、“邮政”
二、“通信”
三、“通信”
四、“秘密”
五、“不可侵犯性”
第三节美国
导言
一、基于私人财产权理论基础的搜查和扣押
二、隐私理论基础上的搜查和扣押
结论
第五章通信秘密权的客体:保护范围
导言
第一节欧洲人权公约
导言
一、“合法性要求”
二、“(为了……的利益)在民主社会里必需的”
第二节德国
导言
一、权力的立法保留
二、对基本权利的实质限定
三、对第10条保护范围的法律
余论
第三节美国
一、第四修正案的保护范围
二、通信秘密的保护范围
结论
第六章通信秘密权的内容
导言
第一节正式的请求
导言
一、受害人的概念
二、德国的独特性
结论
第二节实质救济
导言
一、针对通信监控的赔偿
二、证据排除规则
结论
第七章通信秘密权的主体
导言
第一节通信秘密权的对象
一、公共权力和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
结论
二、联邦制
第二节通信秘密权的持有人
一、外国人
二、未成年人
三、法人
结论
参考文献
案例一览
索引
致谢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