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辽夏金研究年鉴.2014

中国辽夏金研究年鉴.2014

  • 字数: 704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史金波,宋德金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61939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辽夏金研究年鉴2014》以总结2014年度辽朝、西夏、金朝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和发布学术动态为宗旨,反映了2013年度辽夏金的研究情况。本年鉴主要包括:研究综述、会议述评与论文提要、学术动态、书评、书讯、新书序跋、学人与学林、博士论文提要、博士后出站报告提要、重点课题研究报道、海外研究动态、文献·文物·考古新发现、附录等栏目。
目录
第一篇特稿
宋辽夏金时期的民族和文化
第二篇研究综述
2014年辽史研究综述
2014年西夏史研究综述
2014年金史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台湾辽金史研究概况
2000年以来辽金考古发现综述
近八十年来契丹大字研究综述
辽朝“因俗而治”研究述评
21世纪以来西夏陵研究述要
21世纪以来西夏音乐舞蹈研究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夏遗民研究述评
近年来有关黑水城出土汉文版刻文献断代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国内女真语言文字研究述略
第三篇会议述评
第十二届辽金契丹女真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二届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金毓黻与东北边疆史地研究”论坛召开
西夏文物学术研讨会召开
西夏语言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博士后学术论坛综述
“元代夏汉文合璧墓志铭研讨会”会议简述
第四篇学术动态
第三届西夏文研修班暨西夏文献研讨会召开
对编写《西夏文献提要》的几点浅见
第五篇书评·书讯
肖爱民《辽朝政治中心研究》评介
五十余年写一书,甘苦欣慰谁人知——刘凤翥与《契丹文字研究类编》的半世缘
辨证与求实——《辽金黄龙府丛考》评介
“忠贞”视阈下的10世纪中国——《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译介
《西夏文<经律异相>整理研究》评介
刘浦江、康鹏主编《契丹小字词汇索引》
郑承燕著《辽代贵族丧葬制度研究》
武玉环著《辽金社会与文化研究》
孙继民等著《考古发现西夏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
杨志高著《西夏文<经律异相>整理研究》
崔红芬著《文化融合与延续——11-13世纪藏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与发展》
熊鸣琴著《金人“中国”观研究》
夏宇旭著《金代契丹人研究》
薛瑞兆著《金代艺文叙录》
聂立申著《金代泰山文士研究》
李文著《金代河东南路戏剧研究》
张海媚著《金代诸宫调词汇研究》
李鸣飞著《金元散官制度研究》
第六篇新书序跋
《辽代女真族群与社会研究·序》
《辽代女真族群与社会研究·后记》
《西夏文物·序》
第七篇学人与学林
东北史坛名家金毓黻
风度儒雅学问精深——缅怀著名学者金启孮先生
怀念和学习金启孮先生
第八篇博士论文提要
辽代五京留守研究
《天盛律令》典当借贷条文整理研究
西夏与宋代行政法规及制度比较研究
金代行政路制研究
金代汉制封爵研究
金代女性研究
金代北京路地区研究
第九篇博士后出站报告提要
中国民族史学史述论
第十篇文摘·论点摘要
金代《礼部韵略》及相关韵书研究
金代度僧制度
金人自称“正统”的理论诉求及其影响
王昊《金魏道明(萧闲老人明秀集注)探析》
薛瑞兆《论两宋涉金著述的价值与局限》
侯慧明《忻州新发现金代七通(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考论》
延安市文物研究所《陕西甘泉城关镇袁庄村金代纪年画像砖墓群调查简报》
王万志《金朝前期陕甘区域文化特征》
邱冬珍《山西夏县宋金墓的发掘》
夏宇旭《亡国遗民的军功:金朝对外战争中的契丹将士》
第十一篇重点课题研究报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召开2014年第一次专家委员会
重大子课题《西夏文物》编纂工作会议召开
《西夏姓氏研究》成果简介
《他者的视野——蒙藏史籍中的西夏》成果简介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西夏宫廷制度与政治文化》立项摘要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党项西夏文化遗址调查研究》立项概要
第十二篇海外研究动态
20世纪美国学界女真研究概述
第十三篇文献·文物·考古新发现
《西夏文物·甘肃编》概述
《西夏文物·内蒙古编》概述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辽朝银冠研究述论
2014年辽上京宫城遗址考古取得新进展
附录
2014年辽金史论著目录
2014年西夏学论著目录
索引
摘要
    党项族来到汉族文化底蕴很深的西北地区后,不仅在生产方面,而且在吃、穿、用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变。在婚姻方面变化尤其明显。隋唐时期党项族的婚姻还保留着群婚的残余。至西夏时期,党项族的婚姻已经受汉族影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关系。尽管党项族还保存着姑舅表婚的特点,但已经靠近了汉族的婚姻习俗。西夏婚俗显著的变化是番、汉两个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进行民族间的自然融合。西夏皇室就不断与其他民族结亲。李继迁、元昊和乾顺曾先后娶契丹皇室女为妻。西夏皇帝娶汉族女为妻也不乏其人。如崇宗乾顺之妃曹氏为汉族,生子仁孝,是为仁宗;仁宗妃罗氏也为汉族,生子纯佑,是为桓宗。西夏皇族中汉族的血统成分越来越多了。上述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户籍表明,西夏底层社会存在着更为普遍的番、汉通婚现象。黑水城出土的一些借贷契约中借贷者和同借者不少是夫妻关系,有的夫妻一个是汉族,一个是党项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