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 字数: 45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刘艳芳 等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7-03-01
  • 商品条码: 9787030522221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1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围绕经济活动体系、地理环境系统和两者结合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系统),定性、定量、定位、定时(相联系的整体)地分析、系统研究了这个系统的要素(组成)、环境、状态、结构和过程,以及二者相宜和谐结合的特征和标准;深入探讨了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基本原理;总结归纳了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方式;提出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操作对象(经济活动位置、强度与关系)及具体操作方式、方法;并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包括工业活动、农业活动、交通运输业活动等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来讨论其与地理环境的结合,也针对不同尺度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决策。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总论
第1章绪论
1.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
1.1.1研究对象
1.1.2特性
1.2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1.3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3.1地理学科体系中的经济地理学
1.3.2经济地理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科学
1.3.3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
1.3.4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
1.3.5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
1.4本书结构
1.4.1本书编写的基本点
1.4.2本书结构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经济活动与区域经济系统
2.1经济活动概述
2.1.1经济活动基本概念
2.1.2经济活动过程
2.1.3经济活动特征
2.2经济活动分类
2.2.1按经济活动的部门分工特征分类
2.2.2按经济活动功能特征分类
2.2.3按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特征分类
2.2.4按经济活动空间形态特征分类
2.3经济活动联系
2.3.1经济活动联系的主要方面
2.3.2经济活动联系的若干特征
……
第3章经济活动区位条件
第4章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
第二篇经济活动区位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5章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
第6章多部门企业区位选择
第三篇区域经济系统地理空间组织原理与方法
第7章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第8章区域经济系统分析
第9章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优化
第四篇原理应用与区域经济发展决策
第10章区域农业布局
第11章区域工业布局
第12章区域旅游规划
第13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14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5章区域环境规划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摘要
    **章绪论

    1.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

    1.1.1研究对象

    关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说法很多.主题不外乎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的关系.这是比较认可的看法.地理环境指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4个圈层的地球表面或地球外壳.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个人类活动的地球外壳空间的上限与下限都在不断扩展.人类活动是多种形式的.包括生产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军事活动、商业与消费活动等.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分布的疏密.民族的产生、融合与消亡等.也是人类活动的反映.而这些人类活动.都与地理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密切关系.同时.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为了生存.不断地扩大、加深改造和利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为回应地理学是一门“大杂烩”的质疑.帕蒂森(Pattison)探讨了地理学的本质.提出了地理学的四大传统.包括空间传统(spatial tradition)、区域研究传统(areastudie stradition)、人地关系传统(man-land tradition)与地球科学传统(earth science tradition).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空间传统更像是描述方法论.区域研究传统更像是对研究对象、范围和尺度的界定.人地关系传统与地球科学传统则更多表述的是地理学的哲学层面.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是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研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研究人类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是人文地理学.而经济地理学则以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从上述基本观点出发.总结地理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地理学的存在是因为其有着特殊的矛盾对象.即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文化活动等)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或简称为“人地关系”.它是属于人与自然关系系统内的一门重要学科.地理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研究在空间上不同地域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而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都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相结合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

    2)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①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系统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②经济活动系统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图1.1).

    图1.1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

    3)既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其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方式、动态、特征)的规律.

    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与地理环境相结合规律的目的在于运用这个规律来指导社会实践.不仅要回答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及各要素在地理空间中是怎样分布的、为什么这样分布、它们在空间是怎样关联的、经济过程的空间作用如何.更重要的是要回答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应该怎样再分布(布局决策).其依据和趋势是什么.从而更好地协调和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因此.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可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1)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即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地理空间组织应遵循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的规律.

    2)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方式:①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多表现为企业经济活动或个体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决策.②一定区域(整体)经济活动系统的地理空间组织.多表现为代表区域整体的政府进行的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决策.

    3)既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形式/特征).特别是合理性特征和标准.也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方式/关系)及变化发展规律.

    4)既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包括工业活动、农业活动、交通运输业活动等各种生产活动、消费活动)、经济活动个体、经济活动系统.来讨论其与地理环境的结合.也要分别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包括不同的自然特征和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来讨论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的地理空间的组织.还要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更要讨论区域系统内部、同等级区域系统间.以及不同等级区域系统间的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经济地理学表述为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学科(这里“组织”一词取其动词含义.即安排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有序性.其同义词有“安排”“配置”“布局”等.但“组织”一词更为贴切).这样的表述更能明确体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决策原理特征.强调的是组织(决策)的原理、过程和方式.将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就是确定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和关系.

    1)位置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活动系统在地理空间中占据的位置(position/location/territory).这里所说的位置可以是空间中的某个地点.也可以是人们日常活动和交往的背景和场所.具有形状大小各异、充满物质、非均质的特点.

    2)强度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活动系统在地理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强度(area/shape/intensity).包括密度.适度规模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地理空间组织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3)关系指的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与地理环境及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关系(distance/relationship/flow/network).不同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在地理空间中有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吸引、竞争、排斥等).且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等要素会因为地域差异在地理空间环境中相互流动.从而产生空间作用.

    总的来说.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地理空间组织.就是在地理空间中对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要素的位置、强度、关系进行安排、配置和布局.通过调整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和关系来达到*优.

    1.1.2特性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指的是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性质.在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把握住特性.就可以明确方向.就可以有正确的结论.就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发挥经济地理学的特殊作用.促进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性与系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属性.也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

    1.地理性地理性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特性.

    (1)空间性

    空间性(space)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区位论的提出而进入学者视线中的.空间性指的是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是依托空间发生、进行.不同的经济活动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脱离了空间.谈论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的空间性就要从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在空间中所占据的面积(地域)及其相互之间的距离来入手.空间性包括以下五个基本元素.

    1)地域性(territoriality).地域指的是地表空间.地理学.无论是自然地理学或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或经济现象.都必然与一定的地表空间相结合.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就是地域性.许多自然科学与经济科学.它们研究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时.不一定非与地域条件结合.或者主要不是研究与地域条件结合.地理学必须与地域条件结合.研究各种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地理学的灵魂.离开了地域性或地域性不强.实际上是失去了地理性.或是地理性不强.

    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无论是研究区域经济系统的地理空间组织.还是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都必须回答地域分异问题.回答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与地域条件(地理环境)结合的同质性问题和异质性问题.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的区位(用地)选择、活动(功能)分区、区域分工与协作、不平衡区域发展模式.都是体现地域分异的.即体现地域性.研究经济地理学.就在于它通过研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系统在空间的合理布局.来推动经济发展.研究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系统布局(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经济地理学.就是运用区域的观点.研究各个地区的地域条件、特点及其经济空间格局形成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个规律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充分体现出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特点.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