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京韵流芳:北京民间曲艺选介

京韵流芳:北京民间曲艺选介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张维佳,张驰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7-03-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2882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4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走北京民间曲艺 感受历史文化韵味
内容简介
张维佳、张驰编著的这本《京韵流芳:北京民间曲艺选介》里介绍了“燕歌戏”“山梆子戏”“蹦蹦戏”“苇子水秧歌戏”“下苇甸皮影戏”“诗赋弦”“单弦”“岔曲”“联珠快书”“京韵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五音大鼓”“北京琴书”“平谷调”“太平歌词”“十不闲”“莲花落”“数来宝”“相声”“北京评书”“露八分”“大胡营高跷会”“太平秧歌”等25种老北京民间曲艺以及几近失传的“商业叫卖(吆喝)”。在搜集、整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详细叙述了每种民间曲艺形式的传承关系、主要曲目和艺术特色,引领读者感受老北京民间曲艺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韵味。
作者简介
张维佳,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语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副会长,北京语文现代化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副会长,《民族语文》编委。曾获王力语言学奖,教育部高校社科研究很好成果奖。主要著述:《演化与竞争:关中方言音韵结构的变迁》《陕西方言与普通话》《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等,译著《语音学教程》和《世界语音》。
张驰,文学博士,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目录
引言
第一讲曲艺综览
一非遗概述
二曲艺荟萃
第二讲古戏芳华
一燕歌戏
二山梆子戏
三蹦蹦戏
四苇子水秧歌戏
五下苇甸皮影戏
六诗赋弦
第三讲弦歌曲韵
一单弦
二岔曲
三联珠快书
第四讲鼓书荟萃
一京韵大鼓
二京 东大鼓
三西河大鼓
四梅花大鼓
五五音大鼓
六北京琴书
七平谷调
第五讲韵文珠玑
一太平歌词
二十不闲
三莲花落
四数来宝
第六讲妙语解颐
一相声
二北京评书
三露八分
第七讲其他
一大胡营高跷会
二太平秧歌
三商业叫卖(吆喝)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在演唱中,谭凤元创造了一种独到的唱法——“盖弦”。他也特别注重掌握四声、气口、前音、低音等基本技巧,自己曾总结为“按字行腔八角鼓,不飘不倒讲四声”。此外,谭凤元极其善于总结演唱技巧,常常将这些技巧和心得编为岔曲或者歌诀。例如,他使用江阳辙编了一首岔曲,叫作《四声赞》:“声分低昂,字有阴阳。四声讲透,才能够歌喉嘹亮。首先是阴平平直,不低也不扬。(过板)阳平声高韵清爽,上声迂回要加强,那去声(卧牛)声要下坠,悠扬远放,这才显示了单弦大鼓,意味深长。”还有歌诀,如“单弦切忌脑后音,口型声音笑死人,唱出前音显功夫,悠扬婉转好丰神”,又如“从低往上翻,翻到九层天,净高不能宽,高了也枉然。有高没有低,张嘴不出气。低音没有劲,等于白费力”等等。不论是岔曲,还是歌诀,这都对单弦的演唱技巧进行了精妙的概况和总结。
    谭凤元不仅继承了许多传统的演唱技巧,同时也把握时代特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从而适应新时代听众的需要。他一边改造旧腔,一边从姊妹曲种里吸收许多有用的唱腔。例如,从京韵大鼓里吸收了“起泛儿”的唱法,又从联珠快书中借鉴了“疙瘩腔”的唱法。这些都使他成为了后学的楷模。上文举到的《打渔杂家》,正是谭凤元的拿手曲目之一。除了已经提到过的《罗江怨》一段,还有另一段名为《太平年》,讲述了萧恩打鱼时与李俊、倪荣见面的情节。这一段里,峭立挺拔的唱腔,把萧恩年迈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