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为文明出征

为文明出征

  • 字数: 32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 作者: 徐国琦 著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85360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黄安年教授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方向,而且是一个很正确的方向。该书是可以传世的著作,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它都不会失去自己的价值。——邓蜀生,资历编审,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
这部厚重的画册,印刷之精美、版式之新颖,都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画册在内容编排、资料收集、观点阐释方面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上品佳作。——王旭,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前理事长
《道钉》既尊重历史,凸显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又实事求是、言之有据,以史为鉴,力求容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寓史于图画之中,图文并茂。——梁茂信,教授,现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
这本巨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作者通过个人的研究方向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本书聚焦铁路华工建设铁路的路线,在当前对铁路华工的新兴趣和新研究中发挥了开创者和领头羊的作用。——袁清,美籍华人,美国莱特大学教授
本画册通过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较为翔实的文字资料,反映了19世纪中晚期数万华工漂泊海外的坎坷遭遇,展现了100多年前在北美建设铁路的华工从生存挣扎到立足生根,为当地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美国西部开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内容简介
徐国琦著的《为文明出征:靠前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华工的故事》讲述靠前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出14万华工到西线为英、法军队服务,为协约国取得大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内容:靠前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以工代兵”战略的出笼和法国招工团;英国招工团;华工数字问题;华工在法国的生活;华工对靠前次世界大战的贡献;华工与中国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靠前化。
作者简介
徐国琦,安徽枞阳人。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91年赴美留学,1999年获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靠前史”三部曲:《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靠前化》(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英文版,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中文版):《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英文,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西线战场陌生客:华工与靠前次世界大战》(哈佛大学出版社21111年英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中文版《一战中的华工》);目前正致力于“共享历史”三部曲的写作及研究:
《中国人与美国人:一部共享的历史》(哈佛大学出版社2014年英文版,广西师大出版社拟出版中文版):《亚洲与大战:一段共有的历史》(该书系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约稿,已完稿,英文版应于2016年底出版):《关于中国:一个共享的历史》(仍在研究中)。
目录
序言/吴建民
前言
1.“大战争”和中国之大转变
2.中国的对策:“以工代兵”
3.征途漫漫
4.西线战场陌生客
5.血染的风采
6.教学相长:作为“伟大一代”的华工与中国精英
7.为文明出征:华工之贡献及历史地位
8.一战华工的归宿及历史记忆
结论
注释
附录一:惠民公司招工合同
附录二:英国招工合同(仁记公司)
鸣谢
摘要
    在中文里,“危机”一词包括“危”和“机”两个字。“危”者,危险也,“机”则可说是机会。靠前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中国来说,正呈现了巨大危险和无限机会。欧战的爆发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群体”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如梁启超称欧战的打响对中国来说是千载难逢之机遇,中国应善加把握。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一书作者的刘彦(字式南,1881-1938)在欧战爆发后向外交部几次上书,力陈中国立即对德宣战的必要。欧战伊始即在德国观察研究战争的张君劢(1887-1969)在1916年回国后预言德国必败。他认为,如果中国想要在战后寻求靠前化及平等地位、修正列强在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应争取利用欧战的机会“立功”,由此方可实现中国平等加入靠前社会的长远目标。事实上,梁启超、张君劢、刘彦等人的主张在当时的主要杂志如《东方杂志》《甲寅杂志》《大中华》《新青年》等中均有反映,绝非少数人之意见。刘文典(字叔雅,1889-1958)亦在《新青年》上载文呼吁中国的青年应认识到在当今的靠前事务中强权即正义,一个国家只有凭勇气、实力才能赢得靠前社会的尊重。他激励国人不怕牺牲,放手参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