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警察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战研究

现代警察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战研究

  • 字数: 3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郑晓均,林小龙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469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得益彰。针对目前雷洋事件等热点,对相关研究人员、学生和实务工作者有很大启发。
内容简介
本书从警察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战入手进行分析,一来提升了警察公共关系的理论高度,二来拓展了警察公共关系的实战宽度,使得理论与实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警察公共关系的理论为实战夯实了基础,另一方面,警察公共关系的实战又为理论提供了新的素材,两者共同促进。故,本书从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范畴、方法和意义,工作目标与基本原则,相关理论,发展沿革,受众群体,媒介,导向,过程,策略和技巧,基本制度以及警察公共关系与警察政策等方面多方面、立体化地剖析该论题,试图对警察公共关系做一个梳理。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增多、刑事犯罪高发等一系列问题适时地调整警务模式,以满足公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等,这些将成为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民警的理论素质,是公安队伍正规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增强民警的公关意识,加强警察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和探索,确立符合国情的警察公共关系理念。本书可以为警察公共关系的构建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
作者简介
郑晓均,1983年进入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专业学习,1995年获诉讼法专业法学硕士,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为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教研室副主任,侦查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汕头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学会会员,重庆法学会会员。重庆市高校很好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重庆市首批资助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了《侦查中的证据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校级课题)、《重庆三峡库区移民治安问题的研究》(重庆市移民局科技课题)、《21世纪城市犯罪与控制》(教育部课题)、《渝中区中长期警察发展规划》(西南政法大学与重庆市渝中区公安分局联合课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靠前合作中中国边境地区治安问题研究》(云南省社科课题)、《犯罪情报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级课题)。出版有专著《侦查取证研究》(四川天地出版社),主编或参编教材《现场勘查》(副主编,全国重点政法院校教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侦查策略和措施》(全国重点政法院校教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刑事案件侦查》(全国重点政法院校教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治安案件查处》(同前),《刑事侦查学》(副主编,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广东省公安厅警察初级、中级培训大纲》(副主编,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警察公共关系概述
第一节 公共关系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功能
第二章 警察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畴、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学的研究意义
第三章 警察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三大工作目标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警察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新闻学与警察公共关系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与警察公共关系
第三节 行销学与警察公共关系
第四节 传播学与警察公共关系
第五节 舆论学与警察公共关系
第五章 警察公共关系发展沿革
第一节 国(境)外警察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
第二节 国(境)外警察公共关系的经验及启示
第三节 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
第四节 当前警察公共关系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第五节 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对策
第六章 警察公共关系的受众群体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受众群体概述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中应对受众群体的困境与对策
第七章 警察公共关系媒介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媒介概述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媒介的类型和功能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与媒体
第四节 新型媒介下的警察公共关系的困境和建设
第八章 警察公共关系的导向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导向概述
第二节 警察组织导向的警察公共关系
第三节 受众导向的警察公共关系
第四节 综合导向的警察公共关系
第九章 警察公共关系的过程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过程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过程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过程模型
第四节 我国警察公共关系模型的现状和建设
第十章 警察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技巧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策略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技巧
第十一章 警察公共关系基本制度
第一节 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二节 舆论引导制度
第三节 全员公关制度
第四节 危机公关制度
第五节 组织内公关制度
第六节 警媒关系制度
第七节 相关权利义务救济保障制度
第十二章 警察公共关系与警察政策
第一节 警察政策制定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中影响警察政策的因素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与警察政策的制定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靠前节警察公共关系的三大工作目标
    公共关系是组织塑造其形象的手段和方法,一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组织的成长和发展。而警察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其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既具有普通组织的一般属性,又有其自身特殊的一面。警察组织的工作或多或少地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意志,警察组织主体的性、客体的复杂性,不仅使警察公共关系成为政府公共关系在特定领域的具体体现,也使警察组织的工作目标更多地倾向于构建自身良好的组织形象和信誉。
    一般而言,警察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靠前,促进公众对警察组织的认知度是警察公共关系的首要目标。警察组织作为社会控制机构和政府的执行者,通常以强制性的方式完成其社会管理职能,而公众则对其内部运作情况和决策过程缺乏沟通和了解,因此难免对警察组织的行为方式产生误解,造成法律和政令的施行困难。第二,提高警察组织自身的美誉度。简单地说,就是公众对警察组织的认可程度,是一种道德价值判断,直接表现为公众对警察形象的称誉、褒贬程度。第三,很终目标是提高警察组织的和谐度,良好和谐的警民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公众与警方的合作,更有助于警察组织的自身发展,使其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职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