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行业特色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行业特色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 字数: 33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作者: 王关义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5711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政策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大部分行业特色类高校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招生制度、专业划分、就业方向等方面。行业特色类高校逐步向专业大而全的方面发展,成为了综合性大学,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专业特色,降低了毕业生求职时的专业优势。本书描述了目前这些行业特色类高校主要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并介绍了一些成功的高校案例,对高校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长效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讨,为处于困境中的学校分析问题所在并给出改革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关义,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首届北京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高校育人标兵、北京市级很好教学团队带头人,首都教育先锋集体带头人。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经济要参》、《经济管理》、《改革内参》、《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前线》、《北京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等有名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其中有2部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所编著的《现代企业管理》被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国家软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了包括国家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在内的十多项高层次奖项。社会兼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很好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指导专家委员委员、教育部全国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总报告
1.行业特色类高校的特点与设立人才培养特区的立足点
2.行业特色类高校在招生、培养、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3.行业特色类高校设立人才培养特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4.行业特色类高校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5.行业特色类典型高校成功经验:案例分析与启示
6.行业特色类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长效机制构建中国际经验的借鉴
7.行业特色类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长效机制的建设
8.行业特色类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长效机制构建的保障措施
第二部分研究专论
1.人才供求状况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
2.我国行业特色类高校人才培养思路探析
3.关于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实施系统的思考
4.对行业特色类高校适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5.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
6.行业特色类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和成果——以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为例
7.台湾地区高校传媒教育管窥”
8.国内10所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9.“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才培养探究
10.行业特色类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第三部分研究专报
1.我国行业特色类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脱节现象严重,迫切需要构建能够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2.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点,围绕市场需求科学定位是行业特色类高校发展之路
3.行业特色类高校招生、培养、就业相互脱节,人才培养脱离社会和行业需求
4.行业特色类高校应围绕行业需求,加强对特色人才的培养
第四部分实验班与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案例:高校的改革与探索
1.全国部分高校实验班建设情况
2.昆明理工大学:多措培养工程人才,预警机制实现专业动态调整
3.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黄埔”以瓷为媒叩问转型之路
4.北京印刷学院:对很好出版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以韬奋实验班为例
5.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行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探索
6.中国民航大学:培养与需求“无缝隙”人才——“中国民航人才摇篮”
第五部分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制度建设
1.昆明理工大学招生规模与就业联动“红黄牌”预警机制
2.北京印刷学院关于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暂行办法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