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字数: 15500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陈均
出版日期: 2017-07-01
商品条码: 9787508672410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8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
1 系统完整:《优雅》丛书共10种,包含绘画、书法、图书、诗歌、陶瓷、建筑、花艺、茶艺、篆刻、昆曲共10个主题,涵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之美有全面介绍。
2 内容经典:《优雅》台湾版各分册出版后成为各自领域经典之作、重要参考书。其中《优雅03:陶瓷之路》获台湾出版奖优选奖“金鼎奖”。《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先后有台版、港版、日文版及韩文版等多种版本出版。
3 图文并茂: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陶瓷、图书,都针对内容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以图解文,以文注图,展示更加直观,读者获得的印象更鲜明具体。
4 作者很好:《优雅》的主编和作者来自台湾,都是各领域研究专家。其优势尤其在于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学养深厚。在传统文化大环境逐渐消失的今天,其独特性愈发凸显。如《当书法成为艺术》的作者周凤五,其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家学渊源,自身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
5 分册内容全面具体:《优雅》每一本书介绍了中国的一种文化,其内容具体而全面。读一本书,可对一种中国文化有具体而全面的了解。如《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分专章介绍国画的观点、意境、笔法、色彩、用墨等,并对国画的历史流变进行简要分析,提供欣赏国画的背景知识;《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则分章阐述了《诗经》、楚辞、汉赋、六朝诗歌、唐诗、宋词等多种诗歌体裁。
6 写作方式简明易懂:《优雅》以现代人为读者对象,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读者。如《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抛弃了繁琐的理论阐释与艰深的考证,只以简要的理论概括了书法的理论与流变,而将叙述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风格或技巧的分析之上。
7 思路新颖:与传统的国学著作不同,《优雅》从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角度出发,用“美”来贯穿全套丛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8 装帧精美:锁线裸脊,全彩印刷,版式精致典雅。
内容简介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昆曲的起源、流变,在宫廷和民间的传播盛况,在民国和当代的命运起伏,一直讲到今天的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为什么会风靡全国,更辟专章讲述了昆曲的逸闻趣事,如北京大学与昆曲的联系。故事引人入胜而内容丰富严谨,展示出昆曲的发展历程与迷人魅力。 ---------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很关键的信息。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 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优雅》丛书来自台湾地区 这套书来自台湾地区,主编何寄澎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所以渐趋暗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大众。 所以,他邀请台湾地区当时很有文采、学养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了这套书。 他是用“美”来贯穿全套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他说:华夏之美,献给每一个中国人。 其实,中国式的美,可以献给全世界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 《优雅》系列离开传统的国学视角,抛弃繁琐的考证或晦涩的理论,力求从美的角度出发,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来。 《优雅》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也献给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重拾优雅生活。 ---------- ◇《优雅》丛书共10种: 《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 《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 《优雅03:陶瓷之路》 《优雅04:中国图书三千年》 《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 《优雅06:中国花艺》 《优雅07:篆刻的雕琢》 《优雅08:中国式建筑》 《优雅09:茶的味道》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作者简介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作者:陈 均 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编订朱英诞、穆儒丐、顾随等作家和学者的作品及京昆史料文献多种。出版有专著《中国新诗批评观念之建构》、《京都聆曲录》系列、昆曲艺术家评传《仙乐缥缈:李淑君评传》《义兼崇雅 终朝采兰:丛兆桓评传》及诗集《亮光集》、小说《亨亨的奇妙旅程》等。
目录
前言:昆曲为何能“久衰而未绝”? 章 迤逦之声起昆山 节 “昆腔鼻祖”顾坚存在么? 第二节 “曲圣”魏良辅和“昆腔音乐圈” 第三节 魏梁遗韵:“昆剧”之诞生 第四节 昆曲史前戏:《西厢记》、《琵琶记》与《牡丹亭》 第五节 《长生殿》、《桃花扇》与《千忠戮》 第二章 宫廷昆曲漫话 节 皇帝演昆曲 第二节 外国人看昆曲 第三节 刑部尚书编昆曲 第四节 皇家剧团的规模 第五节 三层大戏楼 第六节 《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卷》中的昆曲 第七节 北京民间的昆曲演出·京郊的一次演出趣闻 第三章 百年昆曲的生生死死 节 宫廷老艺人的回忆 第二节 民初一位北大学生的观剧日记 第三节 北方昆弋社的演变 第四节 “传”字辈的命运 第五节 《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第六节 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热” 第七节 官方与民间:关于百年昆曲兴衰史的一个视角 附录:近世昆曲逸闻萃录 一、吴梅在北大教昆曲 二、吴梅自许词曲 三、白永宽:昆曲中的谭鑫培 四、“铁嗓子活猴”郝振基 五、听陶歌似诵陶诗 六、民国昆曲的“一台双绝” 七、一百年的两个“活钟馗” 八、韩世昌与“伤寒病” 九、韩世昌演《游园惊梦》 十、民初的一场昆弋义务戏 十一、 中途陨落的昆旦白玉田 十二 、“思凡”、“双思凡”、“反思凡”与“丑思凡” 十三、顾传玠弃伶学农
摘要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一六八九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八年,在北京城的一家宅院里,一场昆曲演出正在彻夜进行,参加者多是北京城中的达官名流,甚至有人本来已经快出了北京城,到了房山的良乡,听说了演出消息,又赶紧返回……
这场昆曲演出非同寻常,它既是一次堂会演出,但又并非普通的堂会。
因为堂会一般都是有人高价雇佣戏班伶人来演出,而这场堂会却是戏班里的伶人主动要求来演的,不取分文报酬。
奇怪的是,演出的名义是这个戏班要给一位文人来祝寿,这个戏班是当时北京城里很有名的戏班—内聚班,但是这位文人无权无势、没有功名,而且,其实他的生日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过了。
更奇怪的是,参加这次祝寿演出的来宾和演员,全部被抓起来或被调查,有五十多个官员被取消功名,以至轰动一时。
这就是康熙二十八年有名的《长生殿》案。时人有诗咏其事:“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指的就是这件事。
这部《长生殿》传奇的作者叫洪昇。
洪昇是什么人呢?现在我们都因为《长生殿》知道洪昇,但是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国子监的太学生。一六八八年,他三易其稿,写出了一部传奇剧《长生殿》。
这部《长生殿》写的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长恨歌》,说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里面有一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唐朝以及后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的诗很多,但很有名、很家喻户晓的诗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同样,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悲欢离合的传奇也有不少,但是名声优选、流传很广,一直到今天还在演的,就是洪昇的《长生殿》。
《长生殿》刚写出来,立即轰动京城,可以说是“洛阳纸贵”。一时间,“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出现了“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的盛况。
但是,历史的记载到这里就出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刚才所说,因为演《长生殿》导致很多人被抓,很多人被革除功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部戏怎么就惹出这样的祸?
根据记载,事情是这样的。
演这部《长生殿》的时候,正是康熙的佟皇后刚刚去世不久,还在国丧期间,不许动响器,戏根本就演不成了。这种日子,对于戏班和伶人来说,就是苦日子。只有散班、说清口,或到郊区乡下跑野台子。不过,虽然有禁令,但法令往往松弛,这些人偷偷地演戏看戏,自娱自乐本来也不要紧。
但是,这时出现了一个告密者。
这个告密者叫黄六鸿,官职是给事中,是一个小官。
为什么他会去告密呢?
是因为听戏的人里面有一个人叫赵执信。赵执信当时只有十八岁,刚刚中了进士,可以说是少年得意。
黄六鸿刚刚从外省的一个知县到北京来当一个小官,到处给人送土特产,还附上自己的诗稿。送给赵执信时,赵执信写了封回信“土物拜登,大稿璧谢”,土特产留下,稿子退回了。当时人引为笑谈。
黄六鸿碰了这么一个钉子,挺没趣的,也就怀恨在心。一听说有国丧期间听戏,尤其是赵执信也在里面,就连忙去告密了。
这样一来,五十多个官就没了,赵执信被革职,洪昇也就一辈子潦倒了。
不过,也有学者分析,之所以“长生殿”成为当时轰动的一个案件,表面原因是国丧期间演戏,有小人告密。但背后也是因为政治斗争造成的。
而且《长生殿》虽然写的是唐代的安史之乱,但是影射的却是明末的大混乱。当时的人在看《长生殿》时,很容易就联想起当时的事情。比如说《长生殿》里有一出《弹词》,里面写到战乱的景象。
再就是,《长生殿》里有一出《骂贼》,是乐工雷海青骂安禄山,“平日家张着口将忠孝谈,到临危翻着脸把富贵贪,早一齐儿摇尾乞新衔,把一个君亲仇敌当作恩人感!咱,只问你蒙面可羞惭?”
这样骂起来,看到、听到的那些明朝投降清朝的大臣岂不是要羞愧或者愤怒了?
洪昇有一个朋友,叫金埴,在他写的书里就提到,因为这个演《长生殿》的事,很多人都倒霉了,洪昇更是倒霉,“先生革去监生,枷号一月,文人之厄,闻者伤之。”但是,据说康熙也看过这部《长生殿》,很好欣赏,在宫廷里演,内聚班就是因为在宫廷里演出《长生殿》,获得赏赐很多,为了感谢作者洪昇,就主动来演堂会的。
因为这件事,洪昇的功名是没有指望了,但是《长生殿》这部传奇开始“流传禁中,布满天下”。
康熙虽然处置了看戏写戏的人,但这部传奇却没有被禁。这部《长生殿》,因为这个事件,反而更广为人知,从宫廷,到整个国家,都开始流行演出这部《长生殿》了!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