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虚构的仪式

虚构的仪式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徐刚 著
  • 出版日期: 2017-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780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虚构的仪式:同时代文学片论》共分八章,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关于当代文学的重要评论和相关思考。作者徐刚以文本细读为主,引入文化研究和相关理论视野,对贾平凹、莫言、张洁、阎连科、刘震云、马原、格非、东西、刘心武、李洱、邱华栋、刘慈欣、海飞等作家的作品有着别具路径的解读,另对薛忆沩、蒋一谈、阿乙、张悦然、孙频、郑小驴、蔡东、马金莲等作家的整体创作也有着细致深入的分析。在作者看来,小说以具有某种仪式感的虚构方式,展示很有力量的思想、关于人性的很透彻的知识,以及对人的复杂性的很精妙的描绘,而批评则正是对这种仪式的鉴赏和评判。在这个意义上,批评似乎具有了某种神圣的力量。作者希望通过这种具体而切实的工作,清晰地阐释小说这种“虚构的仪式”背后所潜藏的“同时代性”,力求深入作家作品的精神世界,辨认出当代叙事那微妙难言的时代感和共在感,探索当代文学的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
徐刚,1981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三届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和理论批评研究。曾在《文艺研究》《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有著作《想象城市的方法》、评论集《后革命时代的焦虑》。曾荣获北京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十杰”、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很好成果奖、《人民文学》“2014青年批评家年度表现奖”等。
目录
丛书总序吴义勤
第一章批评的表情
一“学院派”批评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二批判的重建:文化批评的未来
三“微时代”文学批评向何处去?
四意气用事无助于优良批评的形成
五“茅奖”:“终身成就奖”的喜与忧
第二章“谎言”中的“真实”
一在“谎言”中发现“真实”
二碎片、传奇与历史的魅影
三检视近期乡土小说的寓言化策略
四文学的“民族性”如何呈现?
五中国科幻:走出去,以及如何走
第三章历史的“野兽”
一《老生》:历史的“野兽”
二《回家”:不可能的归途
三《炸裂志》:寓言中国的“实”与“虚”
四《牛鬼蛇神》:先锋记忆的缅怀与溃散
五《一句顶一万句》:追忆“讲故事的人”
第四章时代的精神状况
一《篡改的命》:绝望感,或虚妄的激情
二《飘窗》:知识者角色与时代精神状况
三《隐身衣》:“形”“质”分裂的时代
四《风雅颂》:知识者的“逃离”与“回家”
五《正午的供词》:“艺术之死”的时代隐喻
第五章世相与现实
一《问苍茫》:现实的追问与历史可能的祈愿
二《蜗居》:中产阶级的“贫困”及其他
三《石榴树上结樱桃》:如何讲述乡村的故事
四《天堂蒜薹之歌》:现实的激愤与批判的证词
五《沉重的翅膀》:作为一种历史态度的改革文学
第六章新潮的力量
一薛忆沩:内心的风景
二邱华栋:城市的“精神现象学”
三蒋一谈:城市内心的“深描”
四阿乙:屈辱而荒谬的灰暗人生
五徐皓峰:“新武侠”的风格和意义
第七章同时代文学片论
一“80后”写作:一个话题的诞生与消亡
二郑小驴:虚构的诱惑
三吕魁:纯真与世俗的辩证法
四南飞雁:世俗生活与官场叙事
五陈崇正:云山雾罩半步村
六飞氘:“奇点时代”的“故事新编”
第八章新女性的面向
一张悦然:告别“青春期写作”
二孙频:苍凉卑微的“剩女”爱情故事
三马金莲:农事诗,或苦难中的温情
四宋小词:隐忍与告白
五蔡东:卑微者的隐痛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