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刑事法治

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刑事法治

  • 字数: 2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文华 著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20713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文华著的《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刑事法治》第一次从“仇恨犯罪”视角研究群体性事件问题,对群体性暴力事件从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以及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刑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刑事政策、法律文化的研究,使得对群体性暴力事件的治理尽可能符合法治化目标,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完善法治、保障人权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作者简介
王文华,女,江苏扬州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国际廉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苏州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律硕士,美国德保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兼任北京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理事、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理事,疑难刑事问题研究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全国人大电子商务立法起草小组成员,曾担任江苏省宝应县人民法院刑庭审判员,四级法官。
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独著两部《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欧洲金融犯罪比较研究——以欧盟、英国、意大利为视角》,合著7部,译著:[美]巴西奥尼.《国际刑法入门》,在《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等法学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4篇论文被译为英文、韩文在境外发表。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反腐败与反洗钱、跨国犯罪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刑事司法制度、法学教育教学等。论文《刑法学教科书60年回顾与反思》获得中国法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被评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首届“十大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群体性暴力事件与“仇恨犯罪”
第一节“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第二节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化研究
第三节群体性暴力事件的特点——与“仇恨犯罪”的高度关联性
第二章仇恨犯罪的刑法与刑事政策回应
第一节“仇恨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第二节美国反“仇恨犯罪”刑事法研究
第三节流动人口“仇恨犯罪”与刑事政策的发展
第四节论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与刑事政策应对——以“仇恨犯罪”为视角
第五节从“仇恨犯罪”看群体性暴力事件的刑法与刑事政策回应
小结
第三章群体性暴力事件、“仇恨犯罪”与刑法治理
第一节群体性暴力事件中的行政犯罪与行政刑法问题研究——以“妨害公务罪”切入
第二节群体性暴力事件、仇恨犯罪中的人身危险性、
主观恶性研究
第三节群体性暴力事件·宽严相济·重罪轻罪的划分
第四节群体性暴力事件中死刑的适用
第五节群体性暴力事件中“赔偿损失”对法律责任的影响
小结
第四章群体性暴力事件、仇恨犯罪的预防与化解
第一节暴力、“法外复仇”传统与“仇恨犯罪”的抗制——以中国传统复仇文化为视角
第二节论刑事和解在群体性暴力事件中的法治化运用
第三节群体性暴力事件的处置与社会管理创新与
刑法理念的发展
第四节消除群体性暴力事件、仇恨犯罪的成因之一——从人权保障角度论反腐败
第五节仇恨犯罪·和谐社会·刑事法治
小结
第五章合理组织对群体性暴力事件与仇恨犯罪的反应——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第一节群体性暴力事件与“仇恨犯罪”的关系
第二节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仇恨言论”的监管——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为视角
第三节处理群体性暴力事件与“仇恨犯罪”的根本依据——《宪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