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说老婚俗

图说老婚俗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 作者: 矫友田
  • 出版日期: 2016-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88220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矫友田著的《图说老婚俗/中国传统记忆丛书》图文并茂,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各种传统老婚俗的由来、历史与发展等情况,史料丰富,文学色彩深厚,以散文化的笔法将中国传统习俗和婚俗文化娓娓道来,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作者简介
矫友田,1973年生于青岛,《读者》《格言》《思维与智慧》等媒体签约作家。迄今已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已出版《抚慰一生的智慧茶》《图说老绝活》《图说老手艺》《每都是你的骄傲》《火舞的蝴蝶》等作品20余部。作品曾荣获2010年冰心图书奖,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等。
目录
第一章:尘世姻缘,漫漫长路
从杂乱婚到血缘婚
从族外婚到“一夫一妻制”
“周公六礼”与“媵妾制”的盛行
西风东渐下的“文明婚姻”
古代婚姻的特殊形式
第二章:媒妁之言,择偶求婚
父母之命主婚姻
媒人的由来与传说
官媒私媒促成婚
媒人的“三板斧”
古人相亲两不识
第三章:问卜合婚,定亲请期
“八字”不配,婚姻难成
生肖属相害死人
天下无聘不成婚
古代婚书讲究多
趋吉避凶“送日子”
第四章:万事俱备,待迎佳人
布置洞房迎新娘
“?”字的绚丽风情
吉祥婚联送祝福
喜画的美好祈愿
邀亲请友备喜宴
备好花轿抬佳人
十里红妆女儿梦
早催妆,晚嫁妆
铺床、压床与挂门帘
第五章:吉日良辰,风情万种
发轿的礼俗
障车拦门
“上头”与“开脸”
吉祥嫁衣与红盖头
喜事悲哭情难舍
别亲起轿吉俗多
戏谴新娘颠花轿
“转席传袋”与“撒谷豆”
跨鞍进门求平安
婚礼高潮“拜天地”
美酒佳肴献宾朋
第六章:喧闹洞房,花烛浓情
初人洞房的风情
新娘“坐帐”求富贵
“撒帐”的美好祈愿
秤挑盖头露芳容
“合卺”与“合欢饭”
新婚之夜任人“闹”
“听房”,一种善意的窥探
“守花烛”与“乾坤争强”
新婚之夜验“新红”
第七章:拜亲回门,婚庆余音
“拜宗庙”与“拜舅姑”
彰显妇德“馈公婆”
“三朝回门”的习俗
第八章:情绝义断,愁思绵绵
古代离婚的“七出”与“三不出”
自古“休书”最无情
“和离”与“义绝”
古代婚姻的“不婚”原则
贞节牌坊上的泪水
为爱私奔,封建婚姻里的人性之光
摘要
    ◎从族外婚到“一夫一妻制”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由原来的流动性采集狩猎,向比较稳定的耕种农业过渡,各个集团之间开始有了交往。一方面,集团内的血缘婚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人们逐渐认识到血缘婚的恶果――婚后所生的孩子往往先天畸形,屡屡出现痴呆、聋哑等残疾现象。
    同时,人们还发现分属不同血缘集群的男女产下的子女往往十分健康和壮实,很少出现畸形和残疾的情况。从此,不同血缘集群男女婚配逐渐代替了血缘集群内的兄弟姊妹婚配,血缘婚开始过渡到族外婚。
    族外婚,是不同集团之间同辈男女互相通婚的婚姻制度。这种婚姻制度,排除了同一集团内的男女婚配,男子须找外集团的女子为妻,女子得找外集团的男子为夫。这种婚姻下,男子仍属本母系集团,子女为母系所有,世系按母系确定。
    族外婚并非对偶婚或专偶婚,男子只在女子家过婚姻生活,男女均没有固定的配偶,因而所生的子女仍然是“知母不知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时在称谓习俗上出现了姑父、岳父、舅父不分和姑母、岳母、舅母不分的现象。
    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居于家庭和社会的知名品牌地位。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渐获得了主动权,不仅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人的精神世界也日趋完善。女性更需要较稳定和长久地与一个男子结合,以此来减少婚姻圈子内的异性数量。随之而来,对偶婚开始逐步取代了族外婚。
    对偶婚,是指一个女子可以在一群男子中选择一个做她主要的丈夫;同理,一个男子也可以在一群女子中选择一个做他主要的妻子。
    不论男女,除了主要配偶外,还有若干次要配偶。对偶婚时代,男子必须嫁到女方氏族中去,过着访居生活。很多文献也记载了有关对偶婚的故事,这也说明对偶婚在我国历史中确实存在过。西晋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记载了帝喾的故事:“帝喾有四妃,元妃有邰氏女,名姜嫘,生后稷;次妃有娥氏女,名简狄,生契;次妃,陈峰氏女,名庆都,生放勋;次妃贩訾氏,名常仪,生帝挚。”元妃是帝喾的主要妻子,其余三个妃子则是次要妻子。
    关于对偶婚,《史记?五帝本纪》也有记载:舜娶尧的两个女儿为妻,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后为主妻,妃为次妻。又载:娥皇、女英与舜的弟弟有着“并淫”现象。这些记载,便是对偶婚的典型特征。
    对偶婚的确立,宣告了血缘近亲婚的结束。这是人类婚姻目前的一次重大革命。稳定的婚姻和生活,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为后代的健康发展提供遗传和生理上的保证。
    当然,也应该认识到,对偶婚虽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婚姻关系仍然不是长久和稳定的。在对偶婚时期,生产力仍然低下,生产工具也很简陋,单个家庭无法以自己的力量对抗自然。“家庭”的概念还没有在人类的头脑中接近形成,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仍然是氏族。因此,对偶婚家庭仍然是脆弱和松散的。夫妻双方的离婚是容易和常见的,解除婚姻也不需要有繁冗的手续。
    此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的农业和畜牧业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男子逐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女性因为身体先天不如男性强壮,加之还要生育和抚养后代,其社会地位江河日下。
    物质产品的剩余,使人类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男人们也掌握了对剩余产品的支配权,成为私有财产的主人。
    于是,人类婚姻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族外婚时的男嫁女的“从妻居”,变成了男娶女的“从夫居”。从此,对偶制家庭被专偶制父权家庭所替代,出现了按父系确定世系和财产继承的制度。一夫一妻的专偶制婚姻便诞生了。
    一夫一妻制,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婚姻制度,是一种伟大的历史进步。它产生并奠定了数千年绵延不绝的各种婚姻习俗,使我们的婚姻变得绚丽多彩。
    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突出特点是实现丈夫对妻子的独占同居,在其表现形式上是男娶女嫁,妻子随丈夫居住,子女从父姓,而且有财产继承权。一夫一妻制家庭与对偶制家庭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婚姻关系要坚固得多,这种关系现在已经不能由双方任意解除了。
    P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