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效应与优化研究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效应与优化研究

  • 字数: 2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作者: 段炼 著
  • 出版日期: 2016-1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5702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多学科专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给予了相当的关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国家服务业产值已达到或超过GDP的70%。这些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尤为迅速,其产值一般都占服务业产值一半以上。201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抢先发售超过第二产业。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也随之发展。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科技等服务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
段炼,男,经济学博士,注册税务师,黑龙江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目前任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税务机关从事税务实践工作20余年,《求是学刊》评审专家,哈尔滨商业大学现代商品流通研究中心聘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商品流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财税理论与政策。段炼在现代服务业研究领域创新性提出将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自稳定”效应等观点,取得了较丰富的高层次科研成果和较好社会反响。以独立作者在《经济管理》、《中国软科学》、《社会科学战线》、《科学管理研究》、《求是学刊》、《经济纵横》等靠前知名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发表2篇EI检索论文,并有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独著专著2部;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工信委项目和政协项目等多项纵横向课题项目;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时,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二等奖2次,地厅级科研奖项一等奖3次。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4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5创新之处
第2章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变
2.1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发展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成长
2.2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演变
2.3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演变
2.4本章小节
第3章生产性服务业成长规律
3.1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基本规律
3.2生产性服务业传导机制
3.3本章小结
第4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效应
4.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4.2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
4.3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效应模型与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分析
5.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
5.2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5.3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的依据
5.4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的目标
5.5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模型与预测
5.6本章小结
第6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典型行业剖析——商务服务业
6.1商务服务业行业分类
6.2中国商务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6.3中国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因素
6.4商务服务业发展驱动机制
6.5推动中国商务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6本章小结
第7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7.1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营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与氛围
7.2加快市场化与城镇化进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数量与层次
7.3推动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带动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
7.4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抢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7.5创新产业聚集形态,提升联动发展水平
7.6实施六大创新战略,促进有效供给与供需转换
7.7把商务服务业、研发作为现阶段大力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
7.8创新政府统筹、规范服务业发展方式和策略
7.9降低、消除体制约束和准人壁垒
7.10建立一整套舒畅的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7.11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