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

  • 字数: 26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刘锡诚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7-02-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60857
  • 版次: 1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由作者从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作以来的学术成果二十三篇论文组成,主要有《非遗十题—我国非遗保护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对新文化理念的认同》、《“保存”和“保护”并重—读“心”心解》等。
作者简介
刘锡诚,男,山东昌乐人。1935年2月生。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供职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华通讯社、中国作家协会。现兼任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民间文化论坛》特约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原始艺术》、《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民间文学:理沦与方法》、《民间文学的整体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等。
目录
提升理论在“非遗”保护领域的先导地位(代序)
上编
“非遗”十题――我国“非遗”保护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对新文化理念的认同
“保存”和“保护”并重――读“法”心解
新世纪新理念:文化作为资源
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
“非遗”保护应向农村传承人倾斜
什么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之我见
亚洲应携手合作保护东方文化传统
民俗文化是一条滔滔巨流
论古村镇的非物质遗产保护
遵循规律?适应时代?融入生活――再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道
重建国学与节日文化――继承与弘扬传统节日断想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探索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新途径
对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数字化采集的一些理解
反思与进言:聚焦“非遗”名录之民间文学
下编
及怪及戏  无侵于儒――走进巴渝文化
民间故事:端午习俗的流传与变迁
春神句芒论考
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藏典》丛书总序
新课题:都市民俗保护
破解人类文化密码
刻刀下的历史――以蔚县高佃亮剪纸为例
坚守适应  重现辉煌――简论佛山木版年画的保护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