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研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研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
  • 出版日期: 2016-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61896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生态文明是相对工业文明提出来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文全面发展、社会持续繁荣”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但是,生态文明不是简单地对工业文明进行否定或者替代,而是利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对工业文明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具有普适性和普世意义,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文明转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长沙县作为中国中西部经济第一强县,201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70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长沙县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始终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是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启动的11个专业智库之一,挂靠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旨在生态文明研究领域建成不错的专业智库。2015年长沙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建立合作联系,计划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力争将长沙县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作者简介
生态文明研究智库旨在围绕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聚焦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问题,进行学理层面的战略研究和应用实践分析,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更加充分有效地提升我院智库功能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增强我院在国家乃至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以探索生态文明研究理论方法,服务国家生态建设决策实践,,围绕全球、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长期、系统、深入跟踪研究和分析论证,为政府决策及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目录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第二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与实践
第一节 中央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二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第二节 部委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二 环境保护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三 水利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四 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五 国家海洋局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第三节 零碳发展试验区建设路径
一 从低碳发展、碳中和到零碳发展
二 零碳发展的区域层级:从零碳国家到零碳建筑
三 中国零碳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路径
四 建设展望
第三章 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战略
第四章 长沙县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进展
第一节 长沙县经济发展
一 工业发展
二 建筑业发展
三 投资情况
四 消费情况
五 财政金融
六 招商情况
第二节 长沙县生态建设进展
一 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
二 生态空间格局优化
第五章 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方案
第一节 长沙县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一 突出规划引领,始终坚持实施“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二 严格环境管理并率先实现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三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两型”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 大力推进长沙县低碳发展模式试点工作
五 深入推进城乡整洁行动,创新垃圾处理新模式
六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构建水生态保护格局
七 采用停、禁、限、转、治等综合措施,统筹规范养殖产业科学发展
第二节 长沙县林业领域生态建设实践
一 基本情况
二 “十二五”林业建设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分析
三 “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总体思路、主要任务
四 林业“十三五”规划建设重点项目
第三节 长沙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一 防洪体系建设
二 水污染治理
三 水生态建设
四 城乡供水保障
五 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六章 长沙县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节 背景分析
一 现状分析
二 预测与压力分析
三 问题分析
第二节 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
一 发展目标
二 指标体系
第三节 规划总则
一 项目范围及编制时限
二 指导思想
三 规划原则
四 规划依据
五 技术路线
第四节 环境功能分区和生态红线划定
一 环境功能分区
二 生态红线划分
第五节 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一 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与保护
二 重要资源保护与建设
三 城镇绿地保护与建设
四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第六节 污染防控体系建设
一 水污染防控
二 大气污染防控
三 固体废物污染防控
四 土壤环境保护
五 噪声污染控制
第七节 环保制度体系建设
一 环保考核制度建设
二 环境经济制度建设
三 环保监测监管能力体制建设
第八节 保障措施体系建设
一 组织保障
二 资金保障
三 法制保障
第九节 重点工程体系建设
第七章 长沙县“两型社会”建设实践
第一节 坚持以结构优化增创发展新优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在综合经济实力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 做大做强优选制造业
二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节 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合理配置城乡公共资源,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上实现新突破
一 科学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
二 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建设
三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 加快推进星沙新城建设
第三节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和社会公共服务,在推进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 科学确立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和目标
二 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第四节 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重大项目聚集优势资源,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 积极开展招大引强
二 强势推进项目建设
三 深入开展“两帮两促”
第五节 坚持民生普惠,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改善民本民生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 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二 构建全民社会保障体系
三 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六节 坚持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态修复,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 积极创建“全国生态县”
二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 全面开展生态修复
四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第七节 坚持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用优选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在增强县域文化软实力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二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第八节 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在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 深入实施扩权强镇改革
二 深入开展开放型政府建设
三 深入开展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四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五 深入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改革
六 实行功能分区发展
第九节 坚持从严治党,严格落实管党责任制,在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 坚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二 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三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四 全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五 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
第八章 速生草技术在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附录
附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附录2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附录3 二氧化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附录4 驾驭高碳是赢家――走出低碳经济的困局
附录5 降碳除霾发展新气候经济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