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衰退

大衰退

  • 字数: 28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作者: (美)辜朝明(Richard C.Koo) 著;喻海翔 译
  • 出版日期: 2016-11-01
  • 商品条码: 978750609209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为何会那样严重和漫长?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都困惑着经济学家们的问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伯南克甚至将美国大萧条称之为依旧无法触及的“宏观经济学圣杯”。但是1990年至2005年的日本大衰退通过证明在传统对策明显失效的同时,一个处于后泡沫期的经济体将会陷入长期衰退,最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决定性的线索。辜朝明著喻海翔译的《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精)/东方经济文库》这本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著作不仅解明了美国大萧条与日本大衰退的根源,同时也为那些正在与后泡沫期经济衰退进行斗争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辜朝明,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被日本资本和金融市场人士选为最受信赖的经济学家之一,并为日本历届首相就如何应对日本经济与银行问题提供咨询。进入野村证券之前,他作为经济学家任职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获得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博士会员的荣誉。他著述良多,同时也是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被美国商业经济学会授予艾布拉姆逊奖。他同时还是“商业周刊在线”的专栏作家以及日本内阁防务战略会议的专享一位非日本籍委员。
目录
推荐序如何应对未来的金融危机?
导读
致谢
序言
第一章日本经济衰退
一、结构问题与银行问题无法解释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
日本的经济复苏并非源于结构改革
针对供给方的结构问题
遭遇需求不足的日本经济
日本的经济复苏并非由于银行问题得到解决
日本的经历与美国20世纪90年代早期遭遇的信贷紧缩接近相反
二、经济泡沫破灭引发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资产价格的暴跌引发企业资产负债表问题
日本企业集体转向负债最小化
经济泡沫的破灭摧毁了1500万亿日元的财富
借贷不足导致经济陷入颓势
日本企业的需求下滑超过其国?生产总值的20%
三、财政支出支撑日本经济
为什么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国?生产总值却没有减少
财政刺激支撑了日本经济
防止危机的人无法成为英雄
政府对存款的担保也有助于化解危机
四、负债最小化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对资产负债表衰退无能为力
货币政策在缺乏投资需求时将失灵
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机理
日本政府借贷推动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财政政策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传统经济学理论不认同企业负债最小化
德国曾面临同样的问题
注释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特征
一、走出资产负债表衰退
企业停止偿债
日本企业已经修复它们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衰退: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的盲点
悄无声息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银行在经济衰退的大部分时间都有积极的放贷意愿
企业融资趋势显示真正的经济复苏即将开始
正在积累金融资产的日本企业
第三章美国大萧条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
一、经济学家们为何忽视资产负债表衰退
二、作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美国大萧条
三、经济衰退的类型不止一种
第四章资产负债表衰退时期的金融、汇率和财政政策
一、非传统金融宽松政策的问题
二、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的汇率政策
三、必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的经济体
第五章阴阳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一、泡沫、资产负债表衰退以及经济周期
二、在“阴”态阶段实行“阳”态政策的错误
三、凯恩斯和货币主义者们遗漏的东西
四、迈向经济学理论的大一统
第六章全球化的压力
一、发达国家需要真正的改革
二、资本流动自由化和全球失衡
三、纠正全球失衡必须循序渐进
第七章进行中的经济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
一、美国的现状:次贷危机
二、中国泡沫
三、德国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下的选择
四、使世界经济能够应对“阴”态和“阳”态阶段
第八章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世界
一、来自日本的希望之光
二、日本的经验可安人心
三、需要确定一项新的社会公约
四、更加恶劣的当前出口环境
五、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不存在资金障碍
六、为正确决策搅局的信用评级机构
七、救助银行也不存在资金障碍
八、使用货币政策应对信贷紧缩的得与失
九、信贷需求将会成为比信贷供给更令人头疼的问题
十、亚洲需要新的增长模式
十一、亚洲面临的当前挑战
十二、亚洲面临的长期挑战
十三、结语
附录关于瓦尔拉斯与宏观经济学的一些思考
一、新古典经济学派轻视了货币存在的理由
二、货币使用的福利含义
三、结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